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造成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重要原因是科研经费统管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常常呼吁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意,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究其原因,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统一由一两个部委负责科研经费管理可能是造成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尽快改革。

  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常常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实际上都是小打小闹,只在具体的管理事项或程序上有些改革;在行政部门权利划分上做了些变动。把甲部门的权利划转给乙部门所有,或者把A部门的权利分成B和C部门分别管理,甚至再增加出C部门等,别理解错了,这些属于行政体制改革。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是增加了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数量,增加了科技管理的行政人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您去现在的科技管理部门看看,想想二十年前的科技管理部门什么样就知道了。这样的改革并不是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规律,只会给广大科研人员添乱,更加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影响科研人员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实际上是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科技体制需要改革的方面很多,仅就科研经费管理而言,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拨款模式还在延续。我们国家虽然也有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试行科研基金制,但科学事业费主要还是预算拨款到科学事业机构,甚至还有不少企业仍享有政府财政科学事业费拨款。

  三十多年过去了,事实上科研基金占整个科学事业经费的比例并没有实际提升,与设立基金委当年的基金与拨款的比例下降不小。因为我们国家整个科研经费增长比较快,主要还是以科学事业费拨款传统渠道下去的,尽管科研基金也在增长,但没有各种"计划"、"工程",名目繁多的项目拨款增长的快。没有实行真正的科研基金制,科学事业经费拨款制造成科研资源分配历史形成的形式上合理,掩盖了事实上的违背科研规律的不合理。

  也许有人说,自然科学基金只支持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项目,大量的科技研发项目不属于基金委的支持范围。即便是这样,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也是偏少的,也应该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基金占国家科学事业费的比重。

  国家财政科学事业经费投入要由财政部门切分大块,分别由基础科学研究与科研人才培养、国防与军事研发、生命与健康、能源与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相关主管部门建立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是科技发达国家多年摸索出来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相关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科研问题只有本行业最清楚,减少了上级部门,也减少了评审次数等中间环节,甚至减少了中介机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更有利于各行业发展。这样的科研组织方式还有利于科研过程的监督,因为社会贤达少,只有利益相关方才真正关心科研成果的真实水平和有效性,减少学术不端现象,减少科研管理部门的腐败案件。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统一由一两个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是造成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尽快改革。 这样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还会产生另外一个弊端,评审和批准立项由一个机构负责,缺乏内外部的有效监督。这几年试行的所谓“专业机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仍然是利益相关方。目前科研经费主要掌控在科技行政部门内还相当普遍,当负责项目的官员们结成利益共同体,腐败窝案就难以避免,当掌控经费的官员与科研人员结成团伙,学霸就会盛行,科研犯罪案件就可能发生。应尽快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审、科技管理部门审批立项的相互监督机制。

  科技评审评价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和人员进行合理分类后,委托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评价。改变现有政府部门负责设立各种“工程”“计划”等、评审立项、主导评奖等。第三方也不是形式上的所谓的“专业机构”,第三方机构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能独立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应具有科技评价管理人才,对被评价学科内的权威专家有号召力;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大量的学术评价数据积累等。

      (2019-01-09)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