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要求学校培养出大师是不尊重教育规律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有些人常常高估大学教育的作用,出不了大师怪教育、拿不到什么什么奖都怪大学教育。实际上,大师的产生与学校教育没有必然联系,在根本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上,大师照样层出不穷,大家都熟悉的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等。第二,通过学校教育产生大师的逻辑不通,如果大师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结果,那么就等同于说大师的老师必须是大师,该大师老师教出的学生都应该成为大师才符合逻辑,否则,该大师老师会存在不公平对待学生的问题。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清楚,事实上大师的老师未必是大师,大师的同学成为大师的也很少。

  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适应工业文明的需要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教育形态,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教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说粗俗一点,就是让社会人群中少一些猴子生存现象(不识字,靠模仿);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高中和大学教育主要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研究生教育分为两段,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可见,无论那个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通过教育让多数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多的知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享受更好的人生,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大师。

  知识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但仅仅靠教育是培养不出大师的。因而,不要期望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够培养出大师来,不仅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当代大师,国外的学校教育也不会立竿见影就培养出大师。要求当今的学校教育立马培养出大师是不懂教育规律的狂想,就像妄想从今天的流行歌曲中非要指出哪一首必须成为经典歌曲一样荒唐。大师是由社会环境、时代机遇、自身的聪慧、选择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知识教育仅仅是一方面。大师也要靠历史检验,当代人自诩大师,或封别人为大师,都是利益的驱使。

  学校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但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人生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各个年龄段学习什么知识效率高,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因材施教等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授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学会融会贯通,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办教育需要理性规划,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性负责;接受教育需要理性对待,评价教育需要理性思考。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泛在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和传承文明,家庭教育要培养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等,在良好品德基础上,积累大量知识后,经过社会大熔炉的泛在教育,才能体验和感悟人生。

  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应无限扩大。学校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社会诚信文明的提高要靠泛在教育。不能把家庭教育的不成功归罪于学校教育,也不能把泛在教育导致的问题归结于学校教育没办好,甚至把社会产生的所有不良现象都怪教育没办好。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是对知识的责任,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人类文明传承。社会不应把泛在教育的任务强加在教育机构的头上,教育部门要在国家和全社会支持下,尽最大努力承担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控制教育成本的责任。

  (2019-06-02)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