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教育信息化要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当今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都受到信息社会巨大的影响,全球教育发展已被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多渠道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和利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有多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着,它们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技能和素养,是其中的关键。

  教育部于去年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深度参与,首要的是培养教师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时代,组织变化、行业跨界,对教师个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个人或团队为教学单元新教学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师付出比传统方式更多的心血与精力。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长期发展不均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老师并没有看到教育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必然趋势,依然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教案两三年内容“雷打不动”,靠着吃老本来教学生,怎么可能教好?

  同时,在教育对象信息化以及数字素养几何级提升的情况下,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师等于自建教学围墙,自挖互动鸿沟,如果在交流层面“驴唇不对马嘴”,谈何教育成功?因此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沉下心来学习、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主动拥抱新鲜事物,而不应该以教学忙为借口安于现状,磨刀不误砍柴工,教育信息化提升的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会迸发出巨大的教育动能。

  其次,要善于利用已有的优秀教学成果。信息时代给予了学生与教师双重的学习便利,很多优秀的教学慕课课件都可以在公共平台找到,老师们应该抓住机会揣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甚至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教学慕课课件一起学习,当然,这需要教师能够打破“教的不如别人”的自尊心壁垒。

  再次,当前大部分老师都是数字移民,而学生几乎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生习惯于通过屏幕获取信息而非书本,他们使用屏幕学习效率高,因此应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屏幕进行教学。很多人也许会提到使用电子屏幕影响视力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书本对于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电子产品还不丰富的时候“小眼镜”问题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关键还是一个度的问题,既然“过度”就会影响视力,那么信息化教学提高了效率,理论上反而对学生视力影响是减轻了。

  最后,无论我们是否情愿,必须承认当前已经进入到碎片化时代,知识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等,即便学生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自小就浸淫了碎片化模式和“训练”的他们更适应这种方式来接受知识的洗礼,因此教师也要研究如何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系统化的学习,其实这也是信息化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学习变得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除此之外,要动员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应用和学生应用的设计、选择、建设、应用、评价工作;参与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选择、加工、制作过程。随着“平台+教育”服务模式的引入,各级各类资源平台和支持系统的建立,只有形成“平台+教师+学生”有效互动机制,才能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2019-08-0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