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根源之一是把搞科技开发当成独立职业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尽管英法德等国的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7世纪,距今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的这些科学院仅仅是学术交流的组织功能,并不具备组织开展科技开发的功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目的的需要,军方牵头开始组织大型武器等科研项目攻关。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政府陆续开始建立国立科研机构,招募人员进行有组织的科研,设立科研基金会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大学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应该说,独立的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作为独立的职业,为二次大战后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适应了战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但是在和平时期,再用战争时期的组织科技公关的方式就显得不灵了。例如:1985年由法国发起,德国等欧洲30多个国家参加“尤里卡计划”,这项宏伟计划的目标是将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技术”,结果不了了之。日本政府的新能源产业(NEDO)计划也以失败告终。类似的澳大利亚CRC计划、奥地利的COMET等,凡是以无偿资助形式的国家科技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倒是一些国家以减税、免息等政策性补贴、以债权、股权或间接性金融鼓励等措施鼓励科技攻关,有一些成功的。

  和平时期,所有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几乎都是个人的贡献,很少是政府有意识的组织行为。由于科学发现不具有规律性,政府科技计划只适用于有限目标的工程类项目。

  第一,科技开发专家成为独立职业是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根源。

  我国科研与经济“两张皮”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这未必是中国独有的情况,但是相对于巨大的科研投入和科技资源存量,这个痛点显得尤为突出。独立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开发人员,消耗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这样一种尴尬: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高大上”,企业用不上;而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做或无力去做,甚至只能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市场需求与科研供给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

  客观地说,大学和科研机构自成封闭体系,缺乏原始创新以及面向市场的科研创新固然是造成“两张皮”的重要原因,但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国企业“贸工技”或者“市场换技术”的依赖思维相当严重,对于研发和专利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敬畏,大多追求短平快的经营思路所造成的需求相对闭塞却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舍得研发投入的企业在中国实在是凤毛麟角。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梳理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内在逻辑,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和逻辑怪圈。

  第二,量大面广才有可能产生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当前,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如何做好基础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 ,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科研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科学发现是一点一点的突破,短期内多花钱不一定能取得大突破,而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逐步积累后,某研究人员灵感突现可能获得大的突破,这种灵感突现是不能规划的,不取决于资助经费的多少,也不存在所谓权威就灵感几率高。从科学史上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个人的好奇心、事业心,执着探索的结果。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发掘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其自由探索之精神,使之成为贯穿其学生时代主线和体系,全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这是当代中国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必须深入思考和改革的方向,也是解决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研究缺失以及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根本和起点。

  除了军事和国防安全等重大科研项目需求外,在民用领域,国家要减少重大、重点等科研计划或项目,省出钱来用于扩大科学基金的资助数量和资助范围,不分“民科”还是“官科”,凡是有科研兴趣的公民都可以申请基金资助,充分激发广大对科研有兴趣公民的聪明才智,在基础科研领域一点一点突破,并积累出新突破。研究人员和项目量大面广,百花齐放,总会有牡丹玫瑰绽放。

  第三,科学无处不在,真正解决问题的科学家一定有行业背景支撑。

  科技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科技支撑,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自己行业内遇到的科研问题,独立或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很难发现产业中遇到的科研真问题。由于经费来源和知识背景等,独立科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与大众关心的问题也相距甚远,不信的话,您去浏览一下各大网站的科技栏目内容,再找一本相关学科领域学报的论文内容(纯理论研究除外)进行比较,尽管是相同行业(譬如计算机),仿佛两者如同水和油难以相溶。

  和平发展时期,需要攻关的科技问题实际上都来源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难题无处不在,外行难以真正理解,甚至无法感知,政府也无法规划。各行各业内遇到的科研问题,可以组织行业内项目攻关团队,甚至可以请其它行业的专家参与科研,但搞科技开发的专家不应该成为独立职业。这些专家成为独立职业后,其很大精力用于申请科研经费,用于应对职业晋升考核,而考核指标又严重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即便是其中某位专家研究了社会需求的真问题,我们还要面临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甚至知识产权争议,无形资产处置,国有资产保值等等问题。

  同时,社会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依托于经验增长、传承或者小范围内技术突破、革新的前工业时代模式即便不能说完全失效,但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些重大科技成果正在颠覆传统行业,而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可以说,科研已经无所不在,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发展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社会大分工而分化出来的科研人员不应该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

  (2020-10-11)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