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不能让期刊主导学科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打造更多学科高峰,促成一流大学的建设”。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在国家最后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建设对象也都是以高校的一级学科相对应。无论是文件政策,还是首批名单的遴选方案,都表明了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是在一流学科为基础上建设一流大学模式。

  可以说,自从“双一流”建设启动后,相关各高校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以五年为周期,2020年是首批名单“双一流”建设的验收和收官之年,正是总结经验之时,结合破除四唯、五唯、“SCI至上”的具体实践,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个新的动向和问题,不能让期刊主导学科建设。

  科学发现是解释世界,科技发明是改造世界。科学的重大发现将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的重大发明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说,科技期刊只是科学研究成果和交流的展示、呈现的一个平台,远远不能涵盖科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学术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发表论文、学术会议、研讨会、专题报告、网络展示互动等等,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只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分科研类别,不分人员岗位职责,却把期刊层次级别、影响因子区分地特别清晰,一区二区,三六九等,论文(实质上是期刊)成了评价一切科技活动的标尺,完全异化了科研的根本目的,无论是“四唯”还是“五唯”,唯论文都被排在首位,可见其积弊之深。

  追本溯源,真正“带歪”论文实际学术功能的始作俑者恰恰是期刊,或者说是期刊市场化背后的异化力量。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发表观点、开展交流的场所,一般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但从20世纪以来,学术期刊的市场化愈来愈严重,特别在国际上大部分期刊已被几家出版商所兼并,出版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SCI、影响因子等体系或者指标过度夸大期刊类别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唯论文”其实就是“唯期刊”,这样容易形成对科研机构和广大学者的误导,大家只看成果发表在哪个或哪类期刊,最重要的科研本质追求反而被忽视,完全误导了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甚至危及到国家的学术生态。

  在人类知识日渐丰富趋于无限扩大、延伸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管理并深入认识问题根源,不得不划分研究方向,这些方向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并由学术团体或者组织承担传授、评价、研究、更新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学科。学科用于学术分类时,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研究分支,主要依据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目标等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学科用于教学科目时,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学科还用于特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可见,对特定科学领域的知识管理、传承、发现、创新是学科最基本的功能和最大价值。

  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是相对稳定发展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演变中形成的新的学科、交叉学科或综合性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

  因此,围绕学科的基本功能和发展核心,学科建设主要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家战略。

  要围绕本学科的知识架构,重点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的知识组织体系,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从高等学校的职能来看,高校具有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其中的社会服务就包括服务于国家的社会、经济,作为高校的基本“细胞”,学科的建设自然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准。同时,中国的学科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不但要符合高校自身的顶层设计,更要着眼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二是服务于立德树人、培养人才这个高校的根本任务。

  依据教学理论组织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服务于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科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是科研人员和人才培养的基础,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职能,则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如何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教学以及科研人员的成长,实现高校办学的良性循环,服务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是服务于科研人员与时俱进的实际需求。

  学科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知识管理、传承、产出、更新的组织体系,其核心是科研人员和师生在体系中的组织模式和分工模式,因此学科建设要服务于科研人员与时俱进的实际需求,通过构建一整套有效的学科建设机制,充分开发科研人员的潜能,形成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全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优质的研究平台,提供更加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2020-10-24)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