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教育应该减少“表演”成分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快把你学的歌唱给阿姨听”,你不是在家里唱得挺好吗?怎么现在就不吭声啦......想必这样的话,我们都说过或听到过。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表演的形式比较多,一般来说都是唱歌跳舞、说英语、弹奏乐器等。一般父母都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强迫他们进行表演,这样往往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产生不好的引导。

  一方面,孩子长大一点后已经开始产生独立的意识,也更关注面子,会对那种讨好客人的表演比较排斥,不喜欢自己这么被聚焦。但是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越大越没有出息,给孩子贴上了“害羞”、“不听话”的标签,这种心理暗示会对于孩子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除了有意让孩子重复提高的成份外,大人们有时候不顾他人的意愿、一有机会让孩子献才艺,则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以自己的所有来换取别人关注的习惯,不利于孩子将来处理人际关系。

  对于家长来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将孩子变成了实现自我虚荣的工具,让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表演的成分,孩子耳濡目染之后会造成潜移默化的不利影响。这还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家长都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否则对孩子健康成长。

  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也会自然不自然地进行“表演”。比如组织学生“夜间步行活动”、推广“高效课堂”等,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中小学校突击打扫卫生或者突然强调统一着装,动辄请来媒体报道,不为教育,只为作秀。

  以优质课为例,上示范课或者优质课几乎是每个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的必备内容。这种课有助于教师们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当前上优质课特别是参加比赛的优质课渐渐沦为一种表演。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为了体现授课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参赛老师会根据比赛要求多次与班级学生“演练”,学生什么时候举手发言,谁先发言,怎么发言都精确到秒。优质课沦为表演课,岂不是一个大大的讽刺。

  家校共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良倾向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成倍增加的。当前很多孩子一到学雷锋日就突击去养老机构打扫卫生,一些活动追求参与志愿者数量,或者为了写日记天天在路口等着搀扶老人过马路等,背后不能不说有“作秀”教育的阴影。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求真务实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真心希望家庭和学校少一些功利性的作秀,多一些教育的本真,回归教育的真谛。

  (2020-12-0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