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后疫情时代,新的教育形式不能“后退”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将全国近3亿师生逼到网络线上“停校不停学”,成为教育系统不折不扣的“大考”。同时,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中倒逼出现的在线教学、家校共育等实践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为中国教育变革留下了新的基因和火种。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阶段性胜利,社会秩序和教学秩序逐渐得以恢复,家长上班,神兽归笼,教师重归三尺讲台,但是在抗疫特殊场景下宝贵的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应该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客观来说,教育系统战疫所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积淀,在政府、学校、教育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息化教育教学条件和应用水平显著改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机制逐步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对比17年前的抗击非典疫情,我们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这种差异,当年虽然也有互联网,但普及程度及带宽传播速度等不可同日而语,与之相伴的还缺少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观念等的差别。

  十七年后的在这次疫情中,每个人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对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达成了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难得共识。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相关机构继续积极主动加强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快教育专网的立项建设,建设用于教育教学的高速绿色网络,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跃升,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继续深化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理念,推动在线教学发展

  在疫情防控的初始阶段,教育系统确实存在手忙脚乱的阶段,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教育战线共同努力,教育教学秩序很快恢复。疫情防控期间实施全面在线教学,压力最大的还是教师,教师在直播中“翻车”的新闻不绝于耳,在线网上授课与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不同,实际上意味着教学思维的整体转变,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并提高信息化技能。教师担负着传播思想和知识,塑造灵魂和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因素和核心要素。

  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全面提高信息化素养。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现的是信息容量与互动模式的双重进化。后疫情时代回归课堂后,已经充分体会到在线教学酸甜苦辣的老师们不应该主动缩回去,反而应该根据先期获得的经验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教育融合之路,寻找在线教学的突破点,提高在线教学水平,这方面高等教育领域尤其值得重视。

  可以预见,未来的教学场景中,教师如何发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优势,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除了知识的传承,教师将会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转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人格塑造等方面。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必然重新定义,其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当然相应的,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也要同步提升实现匹配。

  三、家长陪伴和监督学习,家庭教育的难得体验不能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属于终身教育。在社会急速变迁的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彰显,更因为双职工的社会结构而显得难能可贵。特别是在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时,家长有义务配合学校监督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但家庭教育不是指家长辅导孩子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更不是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而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父母或监护人)通过言传身教对其子女实施的影响教育,成为孩子行为处事的榜样。

  疫情期间由于防控要求,家长工作、孩子学习都要在家里完成。疫情反而成为了家庭教育的良好契机,不少家庭都是父母、孩子双双在家各做各的,但是家长可以监督孩子学习,也有大量时间可以与孩子交流互动,这种体验应该尽量保持为常态,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后疫情时代,家长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和家庭生活实践,为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习惯良好导向,对孩子成长中的行为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等,有针对性地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等。

  (2021-03-17)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