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不要对无人驾驶汽车前景太乐观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在当前所有“科技改变生活”的创造发明和“噱头”中,无人驾驶汽车无疑是最大的诱惑之一。假如真正实现从有人驾驶到完全无人自动驾驶,那将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周围物体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image001_看图王.jpg

  从技术角度来剖析,无人驾驶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信息交互、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国家和很多企业都对无人驾驶汽车高度重视的原因。

  但是,想要实现无人驾驶谈何容易,起码在当前还很难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还未破局。能否实现自动驾驶,强人工智能是一个关键。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工程技术科学,它力图通过研究人类智能的过程,并生产出一种新的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范式。遗憾的是,人类脑科学研究领域迟迟没有重大进展,我们仍然搞不清楚自然人的思维模式和智能过程,当前的人工智能依然还停留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深度学习阶段(深度学习又分为:有约束学习、半约束学习和无约束学习)的第一阶段,在设定好的策略和路径(有约束学习)之下人类已经不是对手,比如围棋、国际象棋,但是在诸如驾驶这种非常依靠经验和直觉(无约束学习)的行为目前很难完全匹配,有待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

  收集数据的成本无限高。智能驾驶依托的是视觉识别等技术,本质上仍然是数据的收集。但是路况的复杂程度随时都在改变,这就意味着数据必须一刻不停的处于实时收集当中(对于个体的车来说则考验其数据分析能力),如果将其放到一个国家的范围内,那将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量。如果以当前的人工智能水平想要真正实现毫无安全问题的程度,那么这种高企的数据收集成本普通企业研发根本无法承受。具体到一辆车上的传感识别、数据交互分析技术成本高到价格难以在中等收入阶层中普及。

  第三、制度体系不配套。上面已经说过,当前的人工智能可以比较好的执行设置好的流程,人工智能在有限路段辅助驾驶可以实现,但它不擅长处理需要直觉和经验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的混合路况目前还是个巨大障碍,而且人类当前的交通体系是完全按照有人驾驶来设置的,并没有做好无人驾驶上路的准备。

  第四,伦理问题解决不了。人类很多伦理问题直到目前也无法达成共识,或者说,永远无法达成共识。就拿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那个简单的电车难题来说吧,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如果你拉杆,那么你就是边沁主义者;如果你不拉,那你就是康德主义者,但主义之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人还是五个人,都是生命,一个生命的价值一定高于五个生命的价值吗?或者反之?

  如果连人类都无法解决这样的伦理难题,那么你怎么指望人工智能能够去判断,而且在交通当中大概率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选择或者判断。如果人工智能仅仅从安全角度去判断,那么它根本不在乎前方是五个人还是一个人,它只在乎哪种方式会让车更安全。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无人驾驶想要真正实现,可能会很难。当然,我们不反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因为这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刺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执着在路面这个“红海”中挣扎呢?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城市中会出现“立交桥”这样的建筑,会出现高楼?实际上,我们人类是在向天空要“空间”,开新路,那么,我们似乎也可以关注一下可飞行汽车的研发。

  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汽车、航空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之后,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亨利·福特就曾经发出“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的预言。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而言,制造可飞行汽车要比制造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上成熟得多,只需要在大城市主干线路边上适当规划设置起飞点。可飞行汽车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地以上的空间可以说是宽广的,只要设定好路线,可以极大地分流地面上的车辆,真正进入毫无拥堵的新时代。

  (2021-4-26)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