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要积极探索游戏化学习方法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很多人将游戏视作冲垮学习大坝的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先贤也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是哪些人把人的学习本能误导成了负担和痛苦。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学习使人痛苦,游戏让人痴迷,而痛苦感觉励志,痴迷使人堕落,两者非此即彼,水火不容。

  真是如此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人类社会充满游戏机制

  说人生如戏虽然有些消极,但不可否认人类社会中充满了游戏的激励机制,比如考试成绩、体育比赛、职位竞级等。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认为人类社会充满了游戏,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游戏”,即“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按照卡斯的说法,有限的游戏是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如果将教育的局部,比如授课看作有限的游戏,把教育本身看成无限的游戏,是否可以将教育的过程自然而然变为一种“游戏学习”的过程?

  互联网与游戏带给教育一次升级进化的可能,这也要求我们学会利用工具,发掘工具善的一面。

  二、认清教育的本质

  我们要明白,教育的过程绝对不应该让学生学习痛苦不堪。

  教育本质上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要多角度认识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对全人类来讲,教育承担的是人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对国家来说,政府办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于个人而言,接受教育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凡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都属于教育范畴。比如在线教学,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教育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线下教学外衍生出线上教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在线教育依托先进技术,蓬勃发展,可以催生多种新型教学形式,有效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之所以出现“痛苦”,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很有可能是教育体系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三、不要片面强调工具的善与恶

  2018年年底,中国青年报曾刊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该文描述了一个贫困县中学通过接入成都七中网校直播而发生惊天逆转的故事,还给出了数据:2016年来,7.2万名学生通过直播课程有88人考上清北,大多数考上了本科。讽刺的是,前些日子,不少媒体又开始热炒“毁掉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远程在线教学的那块屏幕与手机的屏幕都是工具,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会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基于个别现象所得出的极端化结论。人性的恶不等于工具的坏,人性的善也不等于工具的好,工具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人性的善恶,因此,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

  游戏无疑也是工具和手段,用好了是福,用不好就是祸,我们不必刻意标签化“游戏”。游戏的本质是在一定规则下的竞争和激励,在众多在线教育方式中,游戏化学习效率最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

  另外,游戏的妖魔化也与国家社会的认可度有关。围棋、象棋是一种游戏,足球篮球也是一种游戏,但从来没见过家长认为下围棋、象棋是不务正业,进联赛打篮球踢足球是碌碌无为,有段时间电子竞技成为体育项目,不也引来不少拥趸吗?可见,游戏并非只有恶的一面。

  四、做事四大动机的认识错位

  驱动人性做事的四大动机:要么有价值,要么有意义,要么有兴趣,要么有压力。

  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焦虑,甚至与孩子冲突的根源恰恰在于这四大动机的认知错位上。对于家长来说,学习在于有价值,有意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年龄和阅历使其很难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只能依靠兴趣和压力来推动孩子学习,但这里面有一个度,失去兴趣导致厌学,压力过大造成厌世。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寄希望于价值和意义来引导孩子学习,但孩子需要的却是激发的兴趣和合理的压力。游戏为什么会轻易夺走孩子的注意力甚至使之沉迷?这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的东西。

  一言以蔽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更有效,而不是更痛苦,同样教育模式的数千年传承也不是闭门造车,不思改变的理由。

  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应该严格审核上线游戏,做好游戏分级管理,建设安全、文明、绿色的教育专网。

  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要积极探索研究与教育相关的新生事物,对在线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模式,需要研究教育要素和新技术要素融合等。对于家长来说,则要做好疏导,防止成瘾,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和娱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睡眠,提升身体素质,做好视力防护,而不是一味责怪游戏。

  (2021-5-16)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