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台风是如何冠名的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台风与飓风的区别主要在于产生的地点、风力大小的数值和单位的不同。产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右侧至格林威治子午线之间的海洋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叫台风,飓风则是产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左侧至格林威治子午线之间的海洋洋面上;台风的计量单位是m/s,飓风是每小时多少公里或海里或英里;飓风的表达数值比台风的数值要大。

  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我们国家制定了台风等级标准,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GB/T19201-2006 ) , 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我们每年会听到台风登陆的新闻,台风的名字也花样百出,莲花、灿鸿、浪卡、山竹……那么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据说,最早给台风命名的是澳大利亚的气象预报员克里门格兰,他将热带气旋命名为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可以公开的戏称对方的名字。

  在北太平洋西部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当时正值二战末期,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因女权主义的抵制,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一般是女性名字和男性名字轮流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各国提供的名字五花八门,涉及飞禽走兽、神话传说、花果草木、山川河流等。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后被“白鹿”替代)、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因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便会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例如,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给当地造成重大伤亡。为此,台风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将“海燕”除名,由“海燕”命名国中国提交替补名“白鹿”。

  (2021-07-17)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