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在人才发展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各位常务理事、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做人才研究,离不开对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学习,研究如何在本单位实际工作中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整体谋划,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角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这一重要阐述凸显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全面、深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我们如何准确把握这一新论断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求?

  我们这次的论坛有200多所高校400多名代表参会,远超预期。专委会近年来发展顺利,在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的研究就越要考虑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我认为,我们研究人才,要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统一性,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要从全局角度来审视高校教育科技人才担当。

  当前,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大力打造国家级战略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校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聚集地,要建立健全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应用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为青年教师打造人才保障和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以更高格局最大限度盘活人才资源,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其次,我们要进行人才研究,要拓展人才的内涵与定义。

  国家提出到2025年“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到2030年“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全面提升自主培养人才质量,既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选择,也是形成我国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我们要全面提高适应时代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要从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逐步进入信息文明对人才需求转变的高度去认识。目前,信息化、智能化、脑认知、芯片、精准医疗、大数据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创新业态正催促高等教育转型。

  高等院校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盘点、优化并重新规划构建学科布局,推进高等院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改革。同时要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确保一批基础研究学科的导师队伍。

  再次,人才工作要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国家和社会层面如此,我们的专委会的工作也要如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适用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自主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对青年人才在资源分配、环境创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不足,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够深入,要优化青年科技人才管理评价体系,打造青年科研人员教育、培训、资助等成长全过程的协同支撑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就要建立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制度。科学研究领域的过度无序竞争,还诱发青年人的研究浮躁、学术不端、人格扭曲等不良风气。十年磨一剑是科研活动的普遍规律。这就需要充分地信任人才,尊重创造。当前,改革人才评价、成果评价、机构评价的导向偏差,关键是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人才发展专委会今年的重点工作:

  今天是第二届理事会的第一次常务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工作”的宗旨,在高校和科研院校人才管理、引进、评价、培养和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成果。作为一级组织,第二届理事会的日常工作如何做得更扎实有效到更有特色?人才研究工作如何做得更加扎实、落地更有价值?就如我们的五周年纪念册上所言:路遥马急,步坚心安。具体的,我想提以下几点:

  1、要注重学习中央精神,提高办会政治站位;

  2、要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提升工作落实成效;

  3、要强化学术办会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4、要重视会员发展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工作;

  5、要强化会员服务意识,提升会员服务层次;

  6、要增加外界交流规划,拓展建会视界范围。

  此外,这些年来,专委会的课题研究工作,支持了高校人才引进和评价工作,也支持了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做好这项工作。

  在我们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人才工作以及人才战略布局也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我们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工作,日常工作也好,大型活动也好,都要头脑清醒,状态在线,这样,我们专委会的事业才能为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

  笃行不怠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与大家共勉。

  (2023年4月20日下午于洛阳)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