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智慧教育目标:南通教育信息化3年发展宏图
未来三年,南通市将以构建“智慧教育”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未来三年,我市将以构建“智慧教育”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行动计划》明确了四大发展任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组建教育专网,逐步建立区域云服务模式,提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方面,提出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切合各级各类学校实际需要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软件,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科研、管理需求,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互联共享;建成面向学校的网站群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建成服务师生的网络备课平台、网络教学系统、同步课堂系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基于网络的协同教、学、研活动;建成教育协同办公系统,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提出立足南通、面向全国,借助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南通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打造南通教育发展新优势。建成市级职业教育资源中心和7个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推动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教学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交互式培训平台,创新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模式。积极推动教育资源进家庭,充分利用文化、教育创意产业基地和市民学习网等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方面,提出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同时,将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
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着力推进教育专网建设等六个重点建设工程。教育专网建设工程,将整合、优化、提升现有教育机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基础教育专网骨干网。所有学校接入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带宽不低于省、市相关标准要求,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旨在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10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
智慧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工程,将按照“平台+资源+服务”的运行模式,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实现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数字化“专递课堂”全覆盖。我市将开发“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媒体制作技术,依托社会力量建设中国南通智慧教育创意园,开发寓教于乐并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创意课堂”。在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方面,将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加强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建设和完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系统、继续教育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系统,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教育数据查询服务。建成综合教、学、研等功能的市、县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公益为主的联系家校、校企的教育社区平台,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工程,将建立教师研修平台,提供职前职后教育培训课程,全面实施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和信息化教育教学能手。广泛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分层分类组织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参与,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和远程协作,实现师师、师生之间的在线沟通,建立基于网络的城乡结对和校际帮扶机制,探索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和评价体系,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供支撑服务。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作学习。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将结合市级数字化校园创建,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建立100所以上的试点学校,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5个领域的改革,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围绕社会、自然、生物、科学等课程,建设10个新技术教育应用体验中心。在全市建立10个学习型社区示范基地,满足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不同终端人群的学习需求。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