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信息安全与伦理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的传递方式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迅捷、即时、多呈现方式(语音、视频、文稿等)成为网络信息传递的重要特点,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伦理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08-04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信息社会,也就是以计算机设备、通讯技术和信息终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如今,网络飞速扩展、各种计算终端设备日益普及,在这种背景下,网络信息早已突破地域时空限制,以海量的容量呈现于你我面前,彼此之间实现无障碍即时沟通,而且不带任何歧视。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赶上了这个每天可以享受来自全球信息饕餮盛宴的时代而感到庆幸。但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信息社会的到来是否也会像工业文明给人类生产力带来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重大灾害一样,给我们带来便捷海量的信息的同时也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社会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突破了时空限制,将人类紧密地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但是,人们在隐私权、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控高科技犯罪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引出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一、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
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上传到网络上的信息是真实的;二是在网上呈现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概括地说就是安全的信息和信息的安全。
应该说,在现实的互联网上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人们往往就是被这些真实而又即时的海量信息所吸引,衣食住行、学习研究、娱乐欣赏、时事关注、互动交流等都可通过网上得以满足,以至于人们迷恋网络而乐此不疲,爱不释手。但是,由于技术和人们思想道德的原因,一些人为了别的目的置道德品行甚至法律法规于不顾,钻网络技术的空子,干着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文学课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1]政策的提出,文科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查看详情]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优化路径研究
当前阅读教学在小学课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阅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而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书目的选择是阅读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 [查看详情]
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模式特征的比较分析及选择策略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仍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高校中流行三种在线教育模式,即直播模式、录播模式和语音图文模式。 [查看详情]
一体化智慧校园中台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经过前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建立了涵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 [查看详情]
美国中学实施混合学习的特点与启示
自2020年2月份以来,在“疫情”影响下,为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全国在“停课不停学”中推进线上教学。 [查看详情]
俄罗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及启示
在前苏联后期,俄罗斯全民教育水平与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工程科技教育与高等教育更为出色。近年来,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明显落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