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科学研究要遵守基本伦理原则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前天,报刊网络传播一条消息:“猴子换头成功,人类“换头”不是梦”?假设今后技术能够“换头”成功,成功后新的人体,属于哪个家庭或社会交际群?是与原来“头”脑袋的家庭生活,还是与原来“四肢”主干身体的家庭生活?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政府财政性经费不但不应该支持有违伦理的科学探索,还要立法限制违背伦理原则的科学研究。

  尊重原则与无害原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一旦科学研究违反了这两个原则,就有可能闯入伦理禁区。尊重原则是指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人的尊严、意志和隐私等基本权利。无害原则是指科学研究不得对个人、社会、环境和未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与无害,强调的是对主体的相互尊重与保护。

  科技深刻地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技引发的生命、生态、环境等领域新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原有的伦理规范带来新挑战。科技的不断发展将面临严峻的伦理风险。譬如,克隆技术对于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克隆技术可能对人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生命伦理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从1997年英国人研究出克隆羊“多莉”,到2007年美国人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人兽混种怪物,克隆技术的突破不断挑战人类的伦理极限。如果对生物研究不加限制,允许克隆人的话,用克隆技术生产出的人,其法律地位是自然人还是“物品”,该“物品”需要监护人吗,克隆人之间能相互作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吗?

  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能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包括自然美景、伦理和谐与享受饮食等,也包括体验生命的美好,感受生命的诞生、成长、绽放与凋零。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困扰,而不能用于实现长生不老。如果技术让人类繁衍生息定格到某一代人身上或某一时刻,生命将不再完美。

  人类一定要对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有足够的警惕。克隆技术已经产生了生物无性繁殖的问题,在破解基因、复制基因和改造基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问题和怪物。生物学研究最终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上的长生不老。如果基因改造技术使疾病能够根治,不会衰老,人类繁衍还有意义吗?

  生物科学研究不应当追求无性繁殖和生命的长生不老。追求长生不老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责任死亡。如果人类生命永恒,由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会使人类面临非自愿选择死亡的伦理危机,那将比正常的生老病死更令人痛苦。生命永恒会颠覆人类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生命的价值也将重新定义。

  人类仅仅是大自然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不能以科技创新的名义对大自然肆意破坏。科研目标一定要与自然相和谐,并遵守相应的伦理原则,否则,将给人类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现今的生物学研究要受到一定的法规约束,不然,生物技术的突破之日,一定是我们人类灾难来临之时。想想看,如果你家隔壁是一家可以生产人体器官的工厂,朋友的手坏掉了,可以很方便地到隔壁买一只自己装上,但你家隔壁要是一间可以批量造人的工厂会如何呢?

  科学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核能的利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设想,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超越人类本身智力的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无序发展,可能要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甚至改变人类形态。科技越发展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越大,合理利用科研成果和控制风险越来越重要。(2016-01-25)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