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发展是在人类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人们受教育知识水平的普及上,逐层升级的。具体来讲,科学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的发展:最早期是机械运动,主要是靠理论、靠数学来推算,辅之于实验验证;第二个层次是化学过程,主要靠实验,由理论来指导;第三个层次是复杂科学,比如工程、气象、核能、超级计算等,靠理论指导,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第四个层次是生命科学,主要靠实验,统计分析;第五个层次是人的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等,大量的靠数据挖掘、计算和分析。
科研人员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科研人员要拥有基本的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如果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或者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科研就可能会出现方向性错误;如果没有想象力,或者想象力不敏锐,就找不到科研的突破点;如果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纵然有了新发现,也会失之交臂;还要有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新发现往往与已知的概念有差别,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向学术界宣布。
科研是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每一项研究成果都会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再把新的知识内容用于教育、传播和新的应用。知识内容的特点是无成本复制,所以科研项目不能重复模仿。重复模仿出来的工程是有价值的,但是重复的科研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除非是涉及到国家保密内容,具有政治价值和政治意义,要攻克国外对我国的高技术封锁。从整体来讲,科研是不能重复模仿的,而现在我们恰恰有很多项目是在重复、在模仿。重复模仿是教育的内容,不是科研的内容。(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