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科学产生于四百年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假说、新的学科产生,并不断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论。但其基本假设一直未变,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但其所照亮的领域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学照亮的世界又是动态的、变化着的。
科研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层次,对应的研究手段也在变化:机械运动主要靠理论,辅助以实验;化学研究主要是理论指导下的试验验证;工程科学主要靠模拟计算和模型试验;生命科学主要以实验为主;行为科学主要是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幸亏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发明了互联网,使得科学研究能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随着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思维方式也向着开放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等发展。针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学科属性、联系和规律等认识的更加深入,需要在学科拓展外延上和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这种研究显然需要多个分支学科深化研究的成果,问题的解决表现为综合交叉学科的特点。因而,科研人员不必过分强调自己归属哪个学科,学科分类是因为人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造成的,为了深入认识问题的根源,不得不分成很多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了学科。早期的科学研究是不分学科的。科研是探索未知世界或解决实际问题,而未知世界和实际问题是不分学科的,科研的突破点往往是交叉学科。
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也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类研究与应用类研究的区分是就某个时间段而言的,科学研究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基础研究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会成为基础知识,再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成为基本常识,对于一个学科就是这样的发展过程,靠常识基础知识,开展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中,发现和产生应用研究的可能。(2016-07-25)
上一篇:宣传科研成果当戒炒作之风
下一篇:关于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