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科研工作不能浮躁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增长速度较快,经费总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整体上提升国家科研水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科研经费增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国的科技实力也要跨入世界前列,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靠长期积累。国家号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研工作不能浮躁,不用整天高喊创新,要创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氛围,科研水平靠积累,逐步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大家都期望中国的科研能在近期内产生出影响世界的重大成果,这种浮躁的心态恰恰阻碍了这种期望的实现。管理部门领导对科学自身规律认识不足,把科研管理等同于工业生产管理,常常对科学发展作出规划,对科研过程中进展缓慢或不成功缺少应有的宽容,对不符合科学规划的研究不予支持;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往往有过高的预期,为了达到这种预期,对科研资源过度使用,把研究过程中的微小进步夸大成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了获得进一步支持和荣誉对研究成果过度包装;以论文数量和发表载体为主要依据的功利性评价指标,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和投机心态,以及绩效管理带来的科研追求短期行为等,直接导致了科学价值的迷失和科学的异化。

  此外,中国的科研应尽快走出跟踪模仿的老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国际科研进展差距大,基础理论和实验设施都匮乏,经费投入也少,科研基本上是在跟踪模仿国际科研方向。30多年后的今天,科研人员国际交往增多,仪器设备先进,经费投入加大,外语水平提高,科研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真正的突破性成就绝不是跟踪模仿出来的。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花开花落,总是引起广大科研人员的爱恨交加。诺贝尔奖仅仅是科技奥运会中的一项比赛而已,假设诺贝尔奖是百米赛的金牌,我们还可以参加四百米、一千五百米等项目的比赛。二十年前我们只能是科技运动场上的观众,今天我们已经是运动员,今后我们还可能成为裁判员,关键是别浮躁。

  我们为什么很少拿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其实这与经济腾飞时期导致各行各业的浮躁心态有关。世界第一高峰只能出现在喜马拉雅山高原,科学大奖只能产生于创新高地、科学沃土。潜心研究并经过长期积累,我国一定会产生世界顶尖的科学成果。三十多年前,科学的春天已经起步,科学的秋天一定会到来。

  (2017-10-23)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