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学术共同体要积极参与学术评价与学风治理(一)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这类人具有相似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科研人员要在一定的规则下争取科研经费,开展研究工作,进行学术交流,取得成果要得到同行认可,这样一个知识群体有时还需要一致争取外部政策支持等。

  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科学可以分为多个学科、多个研究方向;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学术共同体这一概念是1942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朴兰伊(M.Polanyi)提出的,是从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引申而来。朴兰伊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一般的利益共同体与社会组织,这样的一个群体就称之为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成员以学术研究为职业,把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联系在一起。学术共同体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人员在社会中构成特定的团体,即各式各样的子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当学术活动不涉及法律时,学术共同体担负着创造和评价学术成果的功能。

  法院是难以判定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的,这属于学术共同体内部解决的事。无论从捍卫学术尊严,维护学术秩序,还是从保护研究人员个体出发,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治理主体作用。学术共同体不积极参与学术评价与治理,就会有更多的学派争斗、行政干预和司法处理等。

  学术不端的屡屡发生说明仅仅靠科研人员的“自律”还不够,学术共同体要制定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规范、指导原则以及对违反学术规范者的学术处罚规则,监督科研人员的行为操守。学术共同体要引导科研人员加强自律,科研机构要制定公正合理的职称晋升办法,采用独立第三方科技评价规程,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使科研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2018-09-04)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