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技创新 > 正文

科技创新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增长速度较快,经费总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提升科研水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经费增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国的科技实力也要跨入世界前列。国家号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研不能浮躁,不用整天高喊创新,要创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氛围,科研水平靠积累,逐步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科技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好奇心,人类认识世界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好奇心,驱动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深入;其二是市场需求,社会一旦有某种技术上的需要,研究人员就会不遗余力的研发技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其三是国家安全需求,国家战略安全往往是科技人力财力投入的主渠道。

  要围绕科技发展动力的三个方面,调整相应政策和评价导向,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营造一个使科技人员能发挥潜能,逐步成为国际一流人才的环境。国家设立了多个人才计划,曾从国外引进多批人才,在不同时期个别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水平仍然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不相称,仍然需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重要的是,人才不能光靠引进,没有良好的用人政策和科研环境,人才也会变成庸才,还会产生“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副作用。

  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现行的科研管理方式是从工业管理方式模仿出来的,显然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体制。按照工业管理方式把科研目标、经费、进度计划定得非常死板,好像这样做科研人员就能按期研究出成果。科研活动与工业生产截然不同,科研管理要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自由度,要宽容科研失败。不是每项科学研究都必然成功,试图按照计划方式获得科研结果,搞不好就导致学术不端。科技创新要转变科技管理方式,目前我们科研立项、成果、经费、人员等方面的管理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模式。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学术团体的自律作用,减少行政审批程序。要努力为科研人员营造一种公平表达、诚信无欺和乐于奉献的有利于创新的科技管理方式。

  政府部门主导产生的科技功利化导向严重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必须改变。政府科技工作是以功利为主的指导方针;科技的评价体系是功利的指标,成果转化率,奖励等级,论文数量,期刊层次等;科研人员的工作动力是功利价值取向,评职称,涨待遇,晋职务;学术界内部环境是功利的氛围,以利己主义的心态参与学术活动,学术道德的约束力下降。科技创新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科技人员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而不能仅靠加强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考核,科技评价要激励研究成果的创新。科技人员潜能的挖掘关键是利益分配问题,评价体系的导向要达到国家利益与科技人员利益相协调,不能只讲奉献。奉献很重要,但只能对科学完人要求。

  我们还应注意,科技创新的人才保障,经费投入保障要基本上能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障碍是科技管理体制的不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是知识产权管理,不应把科技成果产生的无形资产按照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规定来管理,不能把无形资产投入视同财政资本投入的办法来管理。(2017-01-03)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