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精彩年鉴 > 2014年 > 正文

2014年3月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2014-3-3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类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教育以人为本,就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老师为本,教育官员以学校为本,学生受教育后以服务社会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就要以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受教育者对珍爱生命、维护尊严、谋求发展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2014-3-4

  互联网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法,从领导或同行参观一堂作秀似的公开课,变成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课程的评价和选课率的高低;从简单的论文数量,到教师有多少学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多少创新的学术成果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为社会所用。客观数据将成为评判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4-3-5

  传统体制下,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基本上由学校主观评判。互联网时代,教师水平的裁判主体变成了整个学习社会的学生和学术共同体的客观评判。互联网时代,教师将变成公众人物,其教学和学术成就将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将在互联网时代无处遁形。

  2014-3-6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工具的好坏取决于用途。对于求知的人,网络是学习的利器,为你发掘无尽的知识宝藏;对于消极的人,它是诱使人沉湎于游戏等的精神鸦片。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像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所带来的方便,或不发展汽车工业。

  2014-3-10

  两会正在召开,代表和委员们关心民生的多,关心国计的少。请一些代表委员放下仅为部分人群说话而讨喝彩的伎俩,多为国计献策。如涉及提高民族素质议题时,就不能仅仅是为部分人群争上好学校的权力,要为如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献计策;再如国家领土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创新型国家建设等。

  2014-3-11

  学术自由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在其研究的领域内有探求真理并将成果公布于他人的自由。如果你足够富有,你想搞什么就研究什么,但多数人不够富有,靠别人资助搞研究就会使学术自由大打折扣。成果公布如发表论文的自由,但受限于期刊容量、审稿人和编辑的喜好,好在有了互联网发表论文的渠道。

  2014-3-12

  学术自由的实质是思想和表达自由。影响学术自由的障碍来自于学术组织外部的限制,也来自学术组织内部的评价机制。当前影响学术自由的最大障碍不是学术组织外部的限制,而是学术组织内部的评价机制异化,把探求真理异化成了追求名利,其直接原因是学术组织内部对经费、项目和头衔的评价导向。

  2014-3-13

  学术自由是科研人员进行学术探索和发表学术见解的自由, 通过鼓励自由探索以达到丰富人类知识并造福于社会的目的。学术研究除了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外,并不意味着还能享受什么别的特权和福利。对学术自由的要求,不能演绎成对特权的奢望,而应表现出对知识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2014-3-14

  学术自由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是学术活动中的急功近利和屡禁不止的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提倡学术自由,不仅要求社会对学术自由权利的尊重,更要求科研人员自身在价值选择上遵照科学所需要的起码的诚信品格,使学术活动逐渐接近科学所要求的那种求实与创新,怀疑和宽容的精神规范。

  2013-3-17

  科学是中性词,科学不代表正确或高尚,科学不能变得自高自大。科学是人类对真理和真相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科学新知识必须经过实验或观察并经得起重复检验。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给“科学”下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没有公认的定义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认的判断标准。

  2014-3-18

  影响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把科学家当成一种职业,当科学家成为一种职业时,会导致违背科学精神和原科学动力及目标的偏移。导致了科研人员对如何拿到经费超过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关注、如何评价为领先水平超过了对真正创新的精力投入、对头衔晋升的渴望超过了对学问和人品的追求。

  2014-3-19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

  2014-3-20

  大学的去行政化不能简单地与国外类比,中国的大学是靠政府资源和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发展,而国外的大学是在经费自筹和自主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大学行政化色彩越来越重的原因来源于政府对经费分配和人事任命的掌控,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的腐败现象发生,政府通过层层上收审批权限使监管越来越严。

  2014-3-21

  传统上的科学与技术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学科研究的对象越来越深入,细化成了多个新的学科体系,科学和技术也逐渐融合和密不可分。从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来看,需要多个学科在更高层次上的交叉和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一个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内,而且经常发生在多个一级学科之间。

  2014-3-24

  大众媒体不要简单或过度参与涉及科研管理和科技进展的报道,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方式。科研成果的取得,从来都是一个反复争论、不断修正和逐步渐进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争论,是对现象、数据和结论不断修正的过程。大众媒体客观报道科技发现是可以的,但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研的对与错。

  2014-3-25

  大众媒体不要过早参与报道科技成就,科学的对与错的判断需要专门研究,可能不是媒体的一两次采访,记者就能弄得懂,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大众媒体刻意寻找冲突以吸引读者的习惯做法会导致无视科学界共识的错误宣传,记者常用采取简化论据、强化观点的写法也会误导社会对所取得科技成就的理解。

  2014-3-26

  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已经明确从过去追求GDP增长转变为更多地关注人民福祉,体育就应该从追求金牌数量转变为更关注人民体质健康,教育应该从追求考试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成才,科研应该从追求论文发表转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文化就应该从追求娱乐刺激转变为提高人文修养。

  2014-3-27

  科技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学术交流,论文交流载体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最早的同行书信交流到不定期出刊;纸张和印刷技术的普及,才形成了现代的学术期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使学术交流载体发生了替代性的变化,也使得学术发现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向着多元化发展,而且不可逆转。

  2014-3-28

  我国的大学评价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约有20多个机构每年发布近400个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这些排行榜过多地给论文增加了权重,在一定意义上误导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也误导了大学自身。给大学综合排行至少应考量学生入学分数、外国学生注册数量、教授国际声誉、杰出校友贡献等。

  2014-3-31

  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论文统计分析,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和研究机构前1%的学科数逐年增加:2010年底为92个;2011年底为113个;2012年底为137个;2013年底为141个。


上一篇:2014年5月

下一篇:2014年4月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