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需稳步前进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回望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入选教育界2015年的关键词,是毋庸置疑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意见规定,“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等,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对此,一些人认为这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政府为解决就业而不得不为之的“缓兵之计”,甚至有舆论认为,这又是“被坑的一代”。其实,迈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这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那么简单。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长期以来按计划经济的“螺丝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理念没有根本转变,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缺乏创新创业的理念,导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符。加之,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常态”,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牵涉到大学方方面面的改革,也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创新和创业是两个层次的问题,限于篇幅,以下仅谈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部分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学生的观念也逐渐地改变,从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转变为毕业后怎么创业,这一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然而,从创业教育到创业成功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创业教育中不仅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还要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较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新企业的创立、企业成长管理、创业企业融资、经营授权和分销、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课程、兼并收购、创业型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相关法律等。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

  第一,大学主要培养创业意识。大学要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创业意识往往是从实践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尤其是到成规模成型的企业机构组织训练。从企业中请有经验的老师到校讲课,只有参与过企业运作,与管理理论结合,有深刻的感悟人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创业的规律,以及面对创业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创业与学术研究差别很大,即便是学识渊博的教授也未必会成功。企业如何经营、如何运营资本资金、怎么对股东负责等等,都需在实践中培养。

  第二,创业需要理智,不能浮躁。创业能力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合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等。不能用极个别的例子忽悠年轻的学生,历史上像比尔盖茨这样极端的例子是存在的,然而,不要以个案去做出更多的推论。毕竟,从统计平均上来讲,大多数人仍然需进行完整的学业,才能够实现对社会更大的贡献。从社会的稳定性来讲,也不主张太过激进或极端的创业途径。创业的路上,请记得,创业需有激情,成功更需要理智。

  第三,创业视野要宽广。信息技术领域创业的突破点多,但创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能够仅仅依靠上创新创业课来获取,而是更多的通过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养。从实践中来,达到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如,对于中小学的引导,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批判性的思维,来发挥学生的潜力,颠覆“听话就是好学生”的传统观念。

  第四,创业是要整合社会资源,不能过多依赖大学。创业是组织和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是用“创业”之名申请政府补贴。大学主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大学功能不能无限扩大。大学不应提供资金资本等资源类支持,创业风险很大,学校功能扩大会带来后患无穷。同时,提醒家长们和学生们,创业不要太多地依赖家长,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依赖家长的钱。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够越走越宽。

  创业是经济发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源和一种民族精神,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一个社会中创业的活跃需要大量的创业者,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部分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2016-01-0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