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关于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教育的不足,“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这是我国教育的客观现状,也是困扰我国教育多年的顽疾。这些年,全社会也都在呼吁,我们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那么,什么是教育规律?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理论层面的研究和论述。但随着环境与条件的改变,我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需要与时俱进。

  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即按照教育本原的顺序和步骤逐步推进。但曾几何时,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很多家长无所适从或盲目跟风。在大量培训机构的助推下,家长们将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前置到中小学,平移到幼儿园,甚至提前到“胎教”阶段。认知的错误,导致了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扭曲绑架了学校教育,最后让学校与家长都成为教育的输家。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念上厘清这一教育规律。

  人的成长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孩子在什么阶段萌发直觉思维,什么阶段发展形象思维,什么阶段才开始逻辑思维,有其必然的顺序性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发展之上。

  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形象到抽象。就像盖房子一样,简单的基础知识犹如地基墙根,复杂的专业知识犹如房梁屋顶,颠倒不得。人对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是从基础开始,向高深进发,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尊重上述两个过程的连贯性,并在教育的过程中使两者互相匹配,就是对教育循序渐进规律的科学理解。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宜过快。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唯恐孩子落于人后,担心输在起跑线上。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二是不宜过度。中国的教育往往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比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本身是个优势。但不少地方一味使用题海战术,反复满堂灌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是不宜贪多。有的家长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不顾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其实际的接受能力,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填满了各种兴趣班和特长课,恨不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殊不知,厌学的种子却由此埋下,给孩子的后续学习凭添心理障碍。 教育本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该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怎样学,都急不得,跳不得,也灌不得。知识的传授或学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强调教育的循序渐进绝不意味着因循守旧。我们都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都已是纯正的“数字原住民”。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体系构建模式,已经因数字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正被互联网所颠覆。

  循序渐进的规律虽然不变,但未来要循怎样的“序”,以怎样的速度“渐进”,其内涵已和过去大不相同。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使得教育在体系、进度和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标准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新形势下的课程该如何设置,考试该如何调整,学制是否要相应改革,这些都是亟待我们研究的问题。(2016-03-16)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