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医学与医疗的区别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医学(Medicine),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来认识和处理生命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类学科统称,从研究类型上分,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是从生理解剖、分子遗传、生化物理等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包含预防到治疗疾病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狭义的医学只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以及机体有效功能恢复的试验阶段,广义的医学还包括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营养学及药学等。

  以治疗疾病和减少痛苦为目的的医学研究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起源,医学理论的逐步形成是经历了四百多年前的奠基,三百年来的系统分类和发展,到近百年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人类正在开始试图认识人类自身,生命科学才刚刚起步,而且是以人类认识物质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认识生命。

  由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医学有传统医学和西医学两大系统体系。

  传统医学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影响很大,世界上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如我们的中医学,埃及医学,墨西哥医学,印度医学,我国境内还有藏医学、蒙医学、苗医学等等。

  中国人理解的医学分为来自于西方的微观医学和传统的宏观中医学两大体系。中医和西医各自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不同的医学范式,发展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验证,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中医的有效性在于其把人作为整体,以系统思维和反复试验提炼,预防疾病和养生。中医和西医产生于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哲学意识,导致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没有意义,取决于您对科学的定义。小提琴可以演奏“二泉映月”,二胡也可以拉弹“小夜曲”,因为它们都是乐器。

  中医体系中,《内经》、《难经》、本草经等是较为早期的古典医药典籍,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继承《内经》等基本理论和医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罗马帝国时期的盖伦倡导实证医学,其著作涵盖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等方面共200多部,他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论,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医学是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到目前为止,医学仍然是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属于试验科学和经验科学。医学是反复试验和经验积累,可靠的理论并不多。把有情感有意识的生命当作无情感无意识的物质去研究,可能这本身就走入了歧途。此外,即便是在纯物质研究中,科学发现物质的宏观性质表现与微观性质表现有巨大差别,那么,医学研究就不存在宏观与微观的表现差别吗,过于微观的医学研究结果能用于治病救人吗?是正作用大还是副作用大?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医学也得到极大发展,在研究层次上,向微观和宏观发展,从分子医学的实验方法发展到系统医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结合并进。学科体系上,学科分立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进。

  医疗(Medical treatment),意思是在医学理论和技术及经验指导下的医治、治疗疾病以及机体有效功能恢复的实践阶段,只有在医学理论和技术经过有效验证后才可用于医疗,简单讲,医疗就是救死扶伤,并体现人性关怀。医疗是近几十年出现的名词,此前多使用“治疗”一词,是在于国际接轨过程中产生的新词。

  医疗是比医学研究复杂得多的实践活动,医疗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包含了医生、药商、病人及家属、医院与监督管理机构等在内共同参与的博弈。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比如医生掌握医学知识、疾病信息,而患者的医疗知识匮乏。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导致了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诟病,事实上也存在少数医生或个别医院为钱而不惜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取利益。实际上,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政府部门对医疗行业实施监管制度,譬如,医生要有行医资格、药品生产要有批准号、医疗机构设立也有严格的批准程序。

  与对医疗行业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不同,我国对医学研究的监管实际上是没有刚性约束的,无论是今年年初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还是前年底发生的“换头术事件”,都说明我们急需制定医学研究的法规刚性制度。尊重原则与无害原则是医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一旦医学研究违反了这两个原则,就有可能闯入伦理禁区。医学研究必须尊重人的尊严、意志和隐私等基本权利,医学研究也不得对个人、社会、环境和未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医学的不断发展将面临严峻的伦理风险。譬如,基因和克隆技术对于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基因和克隆技术可能对人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生命伦理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医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医疗保险了,基本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对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新的医疗改革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政策。其近期目标是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远期目标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学研究和医疗的核心是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能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包括自然美景、伦理和谐与享受饮食等,也包括体验生命的美好,感受生命的诞生、成长、绽放与凋零。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困扰,而不能用于实现长生不老。如果技术让人类繁衍生息定格到某一代人身上或某一时刻,生命将不再完美。追求长生不老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责任死亡。如果人类生命永恒,由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会使人类面临非自愿选择死亡的伦理危机,那将比正常的生老病死更令人痛苦。长生不老会颠覆人类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生命的价值也将重新定义。

  (2019-06-27)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