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学科越不成熟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前几天(2019年6月21日), 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Web of Science Group)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报告针对其收录的全球学术期刊发表了全面丰富、独立于期刊出版机构的数据、指标和分析,集中汇总了科研界建立的重要引证关联。

  自1976年经美国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推出以来,虽然ISI资产经过多次重组,但无论ISI的股东是谁,发布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基本上没有间断过。JCR编辑了其收录的每种期刊的所有引证条目,包括社论和政策相关评价等非论文类材料,从而全面涵盖了能够反映期刊影响力的各项要素,同时更好地诠释一篇论文在期刊中的影响力。

  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几年前曾参加过一个报告会,会上某学报主编讲“大家都说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重要,我认为影响因子就像“钱”一样,大家都说钱不重要,心里都想着多挣钱,没有影响因子是万万不能的”。一直觉得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学术界影响太大,甚至是误导学术界,在数百人的大会上,把影响因子比作钱还是第一次听说。

  学术交流的形式很多,期刊发表论文仅仅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形式。而且,学术交流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变化。学术共同体内对学者水平的评价也在变化,从比学历、学位,到比留学的国家,学校名气等;20年前大家比论文数量,发展到今天,对论文的评价,通常考量期刊的影响因子,目前较为热门的还有学术载体、机构和学者的H指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评价都是对参与科研工作的人的评价,而不是对学术内容本质的评价。

  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算法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统计刊物源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宜跨学科比较。影响因子的高低取决于所属学科,相对来讲,学科越不成熟,越需要相互印证,因为没有可靠的理论做支撑,所以就靠引用别人来支撑自己的研究结果,引用自然就增多,导致期刊影响因子就高。比如,生物化学、癌症研究等。此外,影响因子还受研究人员多少、社会关注度、开放存取(OA)学科发展、个别期刊规定引用自己期刊等影响。即便是同一学科,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的论文,不一定比期刊影响因子低的刊物上论文水平高。就好比奥运会与全运会相比,虽然赛事档次高,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不一定比得上全国冠军的水平。不同学科,就更不能证明期刊影响因子高就是论文水平高了。

  (2019-07-02)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