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系列十三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本末之争,培育一流科技期刊更要培育一流科技论文

  论文和期刊好比饺子和锅,论文写好了,就好比饺子包好了。

  从本质上讲,发表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和获得同行认可;把饺子煮熟是为了充饥和欣赏美味。

  论文投到什么期刊发表,就好比饺子用什么锅去煮饺子。

  普通期刊、核心期刊、SCI收录、Nature、Science等等;铁锅、铜锅、大锅、小锅、钢精锅等等。

  由于科技评价的异化,用期刊载体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就像用煮饺子的锅去评价饺子味道的好和差。提职称靠论文数量、他引数量、期刊影响因子等,就好比大家比赛吃饺子,吃30个饺子的人一定比吃20个饺子的人能胜出。但吃得多只能证明饭量大,不能证明所吃的饺子味道好,也不能证明身体更健康。

  我们为什么不问问饺子是什么馅?是素的还是荤的,羊肉、猪肉、海鲜,韭菜、白菜、鸡蛋?

  锅的精致只能说明花了更多的经费,并不能证明饺子的味道更鲜美。

  锅只能把饺子煮熟,煮饺子的锅永远不可能改变饺子的馅,无论多贵重的锅都不可能把白菜馅饺子煮成海鲜馅。关心影响国家创新的实质吧,要重视饺子馅而不是锅!

  建设中国一流科技期刊的目的不是期刊本身,而是它承载的一流论文,承载着对国家科学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与核心数据安全的保护,承载着中国在世界各个科研强国面前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不管是通过期刊形式,还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形式,其根本作用都不要忘记,不要本末倒置。

  编后记:

  本讲堂专栏推出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系列评论文章,共计十三篇,至此全部连载完毕,感谢广大学者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系列评论文章希望通过对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及交流的多种模式的探讨,理清学术出版的本来作用,学术论文的原本价值,学术评价的改进方向、版权保护的技术方案。

  我们观察到,在科学成果日新月异、不断迭代的今天,科研成果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却几百年如一日的固守,传统期刊出版机构未能及时跟进互联网新时代的要求,没有意识或者受资金、技术限制未能利用新技术改造自身,提升内功。一方面学者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期刊数字化推进进程缓慢,甚至有部分期刊为自身利益,阻碍数字化、网络化出版进程,着实令人遗憾。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www.paper.edu.cn)作为教育部主管的互联网学术出版和科研服务平台,对利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改进学术出版机制,推进新型出版模式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意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学术进程的科技期刊一起携手,从学者服务、期刊服务、学术内容质量、数据资源、技术等方面共同探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科技出版互联网平台。

  (2019-11-04)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