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关于教育的社会属性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教育的非本质属性主要是指人类的自然属性在教育中的表现。无论是教育的社会性还是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自然属性,都是教育的固有属性。教育与外部相互关系的特点,是教育的派生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等(有些学者还提出教育具有长期性、民族性和生产性等)。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功能决定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具有永恒性源自于教育的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年轻一代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教育传授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使年轻一代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适用当时的法律、政策、制度、劳动分配等。

  这两种功能在任何社会都会得到体现,社会的存在和延续离不开教育。任何社会,老一辈人在给年轻一代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生产经验,使年轻一代适应当时生产力需要的同时,也要把社会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也适应生产关系的需要。教育是任何社会阶段,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因为教育具有这两大社会功能,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所以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或同一社会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教育的形态是变化的,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形式和形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比如,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水平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进行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具有封建性、等级性等封建社会的特征。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教育形态整体上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体,通过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的也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门技术教育。学校教育很少,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农业社会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实施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身上,师傅带徒弟,名师出高徒。

  在农业社会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形态也随着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变化,慢慢与工业社会适应并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了班级授课模式,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今天的教育形态是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和知识文化传播方式,教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等等。工业社会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实施主要集中在学校,学生和家长追逐名校,全社会都是名校情结。

  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与解放前的教育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教育具有历史性的反映。

  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很多事物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社会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阶级性是因为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双方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属于一定的当权阶级,当权阶级为了使教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教育必须反映当权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

  在教育的阶级性问题上,现代教育和古代文明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变化或者新的统治阶级代替了旧的统治阶级,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如当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时,就要求教育也进行改革,以社会主义的教育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需求。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第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自身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包括教育内容的传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的继承和教育管理的继承等。

  第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一种情况是教育的滞后性,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的前瞻性,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第三种情况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能保持同步发展,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

  (2020-07-20)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