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论文观 > 正文

为什么国内一流大学认可论文网络发表而普通大学反而不认可?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一流大学。

  2015年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以此为契机,全国各省市区都开始加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工作,教育部相关官员表示,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可以考虑如下几点: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全面建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国内前列,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建设进入该学科的世界行列或前列。

  由上可知,不管是从《方案》来看还是从建设途径来看,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是世界前列。想成为一流大学,就要经得住在世界范围内与各国一流大学进行比较和竞争。一流大学在教学科研队伍、学科、绩效、国际化、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势必都有最高的要求,尤其在科研领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着一流大学其他方面的建设和影响力,论文发表则是衡量基础科研学科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探讨为什么国内一流大学更加认可论文的网络发表形式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基于网络的高效学术交流平台,已逐步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认同,成为科研环境建设的重要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的论文可为符合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定要求的论文。)

  国内一流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那么,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在科研方面是如何评价的呢?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曾说过:“以美国大学为例,他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这个说法真是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尤其在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下,论文篇数的多寡和发表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已经是衡量大学科研水平和学者科研能力的铁律,学者们疲于在各家目标期刊间周旋,想尽办法将论文修改到符合发表的标准。更有甚者出现了非常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而论文作为研究成果的传播作用却被忽略了,学术交流的作用被忽略了,学术发现优先权的确认作用被忽略了,将科研本身的意义与功利性作用本末倒置起来。如此以往,又怎能有效提升大学的科研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跻身一流行列呢。

  可以想见,一所学校的科研人员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或学校的科研管理只是简单粗放方式——只要求论文发表得多和影响因子高,就导致了科研人员关心科学研究过程不如更关心论文能否发表,在什么期刊发表上,造成科研人员注重论文大于科研工作本身的怪现象。至于论文只是承担交流作用,可以在任何能够广泛传播的媒介上发表,学术发现优先权的确认远高于任何发表载体这样的认知,简直想都不敢想。

  相反的是,一流大学不要求科研人员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科研人员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的科研环境反而更加吸引在学术造诣上有强烈追求的优秀人才。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如此循环累积,一流大学越发吸引一流学者和一流学生,产生一流的学术研究,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一流的科研人员更倾向于在本领域的互联网平台上发表研究,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可以极大的提高最新成果的共享效率,既第一时间保护了作者的首发权,又能在最大范围内与同行随时随地交流,优势明显。

  因此,一流大学对于科研本身的追求决定了它对网络发表这种新兴形式的开放度,只要有利于简化科研学者的非研究活动,节省下时间做更多的科学研究,一流大学都是愿意给予支持的,而二三流大学却还陷在追求更多论文更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怪圈里原地打转转。

  (2018-09-12)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