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MOOC > 正文

突破慕课(MOOC)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慕课(MOOC)概念自2012年进入中国已有几年时间(不算MOOC考古出来的时间),到如今,国内几大慕课平台已经打造了数千门慕课课程,其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短短几年时间,慕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规模值得肯定,并不像有些拒绝变革的人说的MOOC消声灭迹了。慕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补充作用。

  慕课的本质是开放共享(Open,Online),在中国有很多真正想学习的人能有机会接触到平时无法接触的老师,尽管改变命运不能仅靠一张屏,但它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慕课没有像当时有些人宣传的那样让大学教师失业,但是推倒名校围墙的效果还是有的。另外慕课对于在我国推行网络混合式教学的教改而言,提高教育质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至少现在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翻转课堂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了。最重要的是,教育行业大多数人的观念有所转变,不再拒绝变革了。

  与其他行业受到互联网影响而改变的范围和幅度相比,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慕课在教育领域还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最主要是慕课目前在学习机制上并没有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对于大部分慕课学习者,难以坚持学习、完课率低下的原因。慕课只是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或一种学习渠道,必须有很好的教学监督、督促、助学服务才可以实现良好的结果。由于这一原因,很多商业的慕课网站像Udacity等国外平台都开始建设每门课的导师团和服务体系设计,就是这样的目的。因此,慕课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和手段,给有学习意愿的人多提供了一种选择,但还要基于慕课来配套线上线下的教学服务,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

  慕课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MOOC平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平台方是慕课资源的组织者、推广者、运营者,平台的号召力决定了平台能吸引到什么层次的老师、什么课程,是否有官方背景、是否和教师职称评选挂钩都会成为平台的潜在竞争力。其次,平台也是慕课的商业模式的设计者,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慕课平台几乎都是在亏损地运营,长期找不到盈利模式,那就需要考虑是否慕课平台应该设计成非营利性组织,政府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开放校友捐赠等方式来维持运营。也许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政策上的松动,像发达国家那样允许在线学位的授予,到那个时候,那些能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平台将有机会胜出。

  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中国高校MOOC,又称“爱课程”),爱课程依靠其官方平台优势,能够吸引大量课程,但在学习服务建设上太弱;学堂在线、优课联盟等名校或民间平台虽然建设得好,却难以吸引大量课程。教育部在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爱课程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它获奖的课程数量最多,另一个原因,高教社长期和知名师资合作,因此爱课程有得天独厚的名师链接优势,从这个角度出发,爱课程更多的是解决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而学堂在线等解决的是学生接触名校名师的问题。理想的慕课平台应该是偏向学生喜好,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平台,而不应该是找到什么样的教师就制作其专长的课。慕课课件要结合时代发展,适合学习者需求,未来精品课程的评选不应该是官方来评选,而是将评选交给广大的学习者来投票。

  名校和民间的慕课平台之所以难以发展的最大原因是教师和学习者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其次是平台的盈利模式,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决定了教师的成就需要官方认可,缺少官方的课程评比难以吸引优秀的师资来开设课程,另一方面高昂的平台开发、运维、课程开发、运营费用使得民间慕课难以维持,这是限制民间平台发展的最大障碍,民间平台的优势在激励机制上可以更加灵活,在商业模式实践上可以更加激进。

  突破慕课平台建设的困境,难点在哪里?未来应该如何突破,以推动慕课在中国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让慕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有在两个方面有长足地改变才有可能,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经过认真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平台和课程认定流程,在此基础上,开放和认可在线学分认定、线上学位认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来评估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并利用技术手段来保障学习过程和测评过程的合规性。另一方面是在政策认可后,必然会出现新的商业机会,而商业机会必然会导致资本跟进,进而带来慕课技术发展和规模的快速扩张。

  (2019-01-31)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