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热点聚焦 > 正文

给代表委员们提个醒:关于教育公平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子女教育的国度,因此教育公平问题尤其备受关注。近些年来,每逢“两会”,教育公平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国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促进教育公平,这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起点与基础。教育是民生,更是国计,请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不要仅仅代表自己的部门或区域利益发表意见建议,更要为国计民生呼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计献策。

  教育公平不是指大家都能上重点学校,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教育公平最后就会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评价,永远无法实现的糊涂账。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教育公平的基本概念,厘清基本诉求,而不是无原则地讲公平。

  教育公平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公平;二是学生在相应受教育阶段学习过程的公平;三是学生受教育结果的评价公平。简单总结就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受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焦点。

  说到机会均等,我们就无法回避择校的问题,这也是首先应该澄清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们普遍认为,择校的产生,核心是学校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差距过大造成的,因此学生和家长才会有择校的需求与冲动,因此,治理的办法就是均衡教育教学资源。

  政府要下大力气,逐步使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县(区)为单位均衡分配。每个学校都应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同类学校的政府生均拨款要一致,每个学校应该拥有大致相等的优秀教师数量。改变择校现象最好的办法是靠立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校长定期轮换任职学校,学校水平均衡了,学生家长就不用择校了,教师轮校不仅解决了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还会促进社会公平、进步。

  但是,从中国的现实看,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和教师轮岗。面对因为历史原因,我们的公办中小学的确存在差距悬殊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用削峰填谷的办法把好学校强行拉下来。资源和教师均衡需要逐步去调整,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多种原因,把学校都办成一样好的学校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学校的差距是天然存在的,学校不可能一样好,短期内难以解决学校之间差距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学校既然存在差距,如何区分什么是好学校,在一般中国父母眼里,好学校的本质,表面说是教育质量,其实核心是升学率高。但这种升学率,或者质量怎么形成的?并非楼建的好,也并非好教师聚集,而是好学生聚集形成的。虎妈的女儿所在的学校,旧金山惠妮中学就是一所公立学校,也是旧金山华人择校的重点学校,这所学校与其他公办学校并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与特殊拨款,只是优秀的学生与家长聚集了。

  因此,在资源均衡的问题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学校都办得一样好,所以,重要的是补短板。即把历史欠账补起来,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补齐。比如北京市区的与延庆等远郊区的,比如北京与河北的等等,至少在硬件上争取缩小差距。至于在此基础上的区别,尤其是一个地区内的差距,我们无法控制,也是正常的,也是校长优秀与否的试金石。北京某大学附中在20多年前,还不是一个一流中学,但最近20年,他成为北京一个超级中学,并非完全靠国家投入的增加,而是遇到了优秀的校长。

  如果我们承认学校的差异存在,我们如何解决远比西方更为广泛和庞大的择校需求?从机会公平角度来说,我们的解决办法只有两个:第一,按户籍就近入学;第二, 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根据义务教育法,不能考试了,就只有就近入学了。但天价学区房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公平吗?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不公平,用钱买来了所谓的公平。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试,恐怕是比较现实的一种受教育的机会公平。

  过程公平,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教师能否达到“有教无类”的境界,以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为己任,不以个人好恶对待学生,是我们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也许会为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公平提供新方法。

  结果公平,考试评价合理,不作弊,让学生的勤奋努力与聪明才智得到相应的承认和激励。实际上也就是考试评价以及与此相关的升学考试等机会均等的公平。近年各种考试舞弊直接损害了这一公平,是我们必须严厉打击的。希望相关部门严惩各种考试舞弊,维护考试的公平正义,也是最后实现教育的公平的一环。

  (2018-03-0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