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热点聚焦 > 正文

德国科学家有福了,离我们还远吗?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3年前,一个由德国图书馆、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名为Project DEAL的联盟,试图与3家最大的学术出版商签署开放获取的合约。在经过近3年的谈判后,该联盟最终获得成功,Project DEAL 终于与学术出版商 Wiley 签署了开放获取协议,Project DEAL还会继续与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这两家出版商谈判并争取达成协议。

  根据该ProjectDEAL 与 Wiley 签署的合约,700 多家德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将能获得 Wiley 旗下所有学术期刊 1997 年之后的全部访问权,而德国科学家在 Wiley 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将对所有人免费公开。

  Wiley总编辑Guido Herrmann表示,这是首个出版商和科研领先的国家就向开放获取转变达成的合约。“我们相信,在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获取和开放科学的运动中,这是一个重要且特殊的时刻”。欧洲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Robert-Jan Smits表示,“这真的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德国科学来说,这是伟大的一天;对于欧洲科学和全球科学亦是如此。”

  传统媒体在苦苦挣扎了几年之后,2019年似乎成了纸媒大面积“阵亡”的一年。有人统计,从2018年底到现在,已经有包括《法制晚报》《北京晨报》等20多家报纸宣布停刊。

  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是“中央复杂,末端简单”。在传统媒体盛行的时代,最主要是因为媒体的渠道垄断性,发行量大就是最大的优势。如今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需要传统的发行渠道,也不需要中央集中编辑,每个手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媒体传统的商业模式被颠覆掉了,一个根本原因是技术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获得信息的主流入口已经不是报纸和电视了,而变成了手机,变成了移动客户端。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学术期刊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否则,同样会像纸质新闻媒体一样走向没落。利用互联网开展学术交流同样是时代的必然,网络发表论文能够有效解决纸质期刊发表周期过长和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等问题。发表周期过长不但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引领性,也会使读者难以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方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提前一年交流,对科技进步价值不可估量。

  传统期刊应尽快建立或合作建立网络发布论文的平台,让作者自助并自主发布论文,提高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轻编辑部的工作,比如,用纠错软件解决校对问题,发现学术不规范问题等。新技术对传统信息介质的传播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冲击是难免的。当科研新发现和发明已经通过互联网为学术界所共知时,纸质期刊由于某种原因仍然不能发表相关进展,使得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新技术带来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倒闭趋势已逐渐加快,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下滑同样不可避免。

  如今的传统科技期刊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功能,异化成了某些机构或一些人的牟利工具。某些期刊通过出卖版面来牟取暴利,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期刊发表论文骗取学术荣誉、职称和地位。有的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或进入某个名单,完全不顾学术道德和规范,发表一些本来不符合期刊宗旨的论文。

  互联网的学术交流还会带来学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纸质期刊时代,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评估论文价值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其局限性在于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读者用其思想指导实验、开展工作、或进一步研究发展到申请专利、制造出产品,但这位读者就是不发表论文,所以对原论文就不会增加被引用次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全面评价论文的价值。大量论文首先在线发表(有的只在网络发表),读者在线阅读的普及,不仅可以通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评估其学术价值,而且可以统计论文被在线阅读的时间、点击次数、下载次数、评论评价、推荐次数等,都可以成为论文价值的评价指标。同时大大缩短了论文发表周期,对真正的科研人员其研究过程和学术交流的价值不可估量。

  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它同样会深刻地影响学术交流,使学术回归本来的学术定义。互联网也必将改变传统学术期刊格局和学术交流生态,必须大力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发展。

  (2019-02-01)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