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改先行 专网赋能 为区域智慧教育生态体系保驾护航
2020年,天津市教委网信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天津市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各单位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强化落实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关于构建“三级确保、建设四级、多级完善”网信工作格局要求,制定教育系统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推动完善教育系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制度建设,压紧压实教育系统各级党委主体责任。
二是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正面宣传。持续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网络公益工程”工程,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网上宣传引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纪念活动网上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及“校园日”主题活动、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公益歌曲大赛、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推荐等,落实各项新闻推送、网络评论引导任务。
三是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舆情监管。进一步发挥高校敏感网络舆情直联机制作用,全年召开 9次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判会议。制定《天津市高校复课开学相关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切实发挥舆情监测系统作用,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网民发帖反映的各类问题 161项。
(二)强化网络安全,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引导教育移动应用健康有序发展。组织我市企业、社会机构等单位做好提供者备案,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提供者备案和使用者备案。开展教育移动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对提交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进行排查。
二是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会同市其他执法部门,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等问题,同时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监督指导,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营造良好内容生态,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三是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印发相关文件,开展风险排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完善数据管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开展疫情防控相关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活动,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三)全面强基固本,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一是加强 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促进我市 5G网络建设,全年完成 5G基站建设和站址免费点位 383个。全市 16个区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和校园网覆盖率达 100%。推动 IPv6建设,印发《市教委关于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IPv6)规模部署实施工作的通知》,推进 IPv6在教育系统的规模部署。
二是做好数据整合共享相关工作。配合市委网信办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向市委网信办报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共享需求。整理教育政务信息数据,建立数据资源清单。完善与天津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国家“互联网 +监管”平台的衔接工作,推动教育民生保障服务领域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
三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信息惠民。构建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与资源服务体系,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天津市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建立市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中小学同步课堂。利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课堂”,帮助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工作经验
(一)体制改革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天津市教育系统网信体制改革。 2020年 5月,市属高校和部分高职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2021年 1月,天津市教育两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任组长。 2021年 5月,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处改名为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二是天津开放大学智慧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成立。天津市教委原信息化管理中心整体并入天津市大数据中心。我市依托天津开放大学成立了智慧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负责天津市教育科研网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
(二)教育专网建设插上区域智慧教育腾飞之翼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天津市持续对教育专网进行建设升级,全网支持 IPv6技术标准。目前,我市教育专网光纤直达 16个行政区,骨干网带宽达到 40G,实现全域高速宽带传输。同时,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网络对接,将“天河”超级计算机接入天津教育专网,建立了高性能计算服务链路。
二是建设教育治理平台,智慧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天津市重点建设幼儿园三级监控系统、网络舆情监控指挥平台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测服务平台等多个教育治理平台。“天津市幼儿园三级监控系统”利用天津教育专网光纤资源,将全市 2275所幼儿园、托幼点,共约 9万个摄像头纳入该监控系统,在线率保持在 99%以上。“网络舆情监控指挥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舆情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网络平台信息发布“三级审核”,有力保证了网上政治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服务平台”将教育系统所有网站全部纳入监管,对重要应用系统定期监测,有效保障了天津教育系统信息化发展和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及数据安全。
(三)智慧教育资源体系成为区域智慧教育腾飞之基
一是数字化资源规模效应和常态应用成效明显。目前,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全市 2277家学校和机构,用户数达 357.6万,上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下联 16个行政区及所辖学校,实现平台用户统一实名认证、单点登录。备授课系统覆盖全学段 35个学科,提供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人教社、中图社、外研社等数字教材及配套资源,个性化学习系统提供德智体美劳“五育”个性化学习资源共 7.5万余条。
二是全学段精品课程资源助力“停课不停学”。疫情初期,我市加速智慧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在春季学期共完成 264个初三高三年级学生复习专题指导讲座课程、 1254节中小学非毕业年级精品课程资源、 30个幼儿园大中小班游戏活动资源。
三是创新应用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各区及相关学校普及应用天津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开展了大量本地校际和跨省域的远程在线互动教学、教研、培训等创新型应用,开展跨省教育精准扶贫应用,有力支撑天津市对甘肃省、西藏昌都市、青海黄南州、新疆和田地区、河北承德市等地区的精准扶智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十四五”布好局开好篇
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需要,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基于“一网五平台”的教育信息化新体系。优化完善天津教育科研网,提升天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天津教育资源平台、天津终身教育平台,建设天津教育安全平台,整合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利用新技术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业态和教育信息化治理生态。
(二)强化“两个责任制”落实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强化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和检查,提升网络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
持续发挥“高校新媒体联盟”和各级各类校园网络媒体作用,做好重大主题网上宣传,营造浓厚网络舆论氛围,着力培育“校园好网民”。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舆情管理平台作用,强化网上阵地的实时备案管理,落实网上信息发布“三级审核”制度。
(四)做好教育系统网信工作人员培训
邀请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人才做好培训工作。加快推进网络评论队伍体系化建设,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以及舆论引导、舆情管控等网络战役实训演练,不断强化舆论引导工作意识,提升网评员队伍工作水平。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