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材料
![中国教育信息化](/assets/images/time.png)
![中国教育信息化](/assets/images/sits.png)
![中国教育信息化](/assets/images/user.png)
2020年,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江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二,在教育部首次开展的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国第一,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全省近千万师生的线上教学。
一、 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
(一)“停课不停学”保障有力。一是做好各级各类教育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省名师空中课堂、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区域平台开展中小学线上教学,省名师空中课堂疫情期间上线课程 1000课时,总点击量超 6亿人次。全省 88所高职院校的 2.3万名教师、 58.7万名学生参与在线教学; 77所本科高校的 6万余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开课超 7万门,在线学习学生达 400万人次。二是助力疫情精准防控。上线校园疫情防控系统,实现全省1.5万余所各级各类学校疫情信息快速报送及数据统计分析。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全年排查并上报校外培训机构 219万余家次,发现问题 907个,整改率 100%。
(二)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持续完善。一是网络基础设施高速互联。截至 2020年底,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 100M及以上的达 100%,1000M及以上的达 84%,92%的中小学建有无线网络,高校 5G网络基站覆盖率达 99%。初步建成省教育专网,骨干带宽达 40G且支持 IPv6访问。二是资源枢纽环境日益优化。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上线运行,并实现与国家、地市平台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体系内平台日均使用 30万人次。三是管理信息化架构初步形成。建成学校、教师、学生基础数据库、省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省市教育数据交换体系和教育大数据动态综合展示平台,构建了基于“一库一门户、一体系一平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架构。
(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一是江苏版“三个课堂”建设扎实推进。省名师空中课堂总注册用户近 1400万人,课程资源 1.5万节,智能解析参考题 8300余万条,做到了将名师送到千家万户。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试点建设了 450个互动教室、 62个结对帮扶组合,实现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打造了 190个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首批 42名领衔教师带领学员教师开展网络直播活动 200余次,平台访问量近 90万次,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二是语音教材发放圆满完成。全年发放免费语音磁带、光盘 559万套,中小学语音学习系统选用 570万人,日活跃学生数 40万人次。三是各类数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全年共 11个职业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精品课程。 477门线上教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成“江苏老年教育”平台和“老年学习资源库”,开放视频学习资源近 4万个,注册人数 160余万人,总访问量达 3500万人次。
(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效能持续释放。一是智慧校园建设成果丰硕。截至 2020年底,全省 74%的中小学和 84%的普通高校通过省级智慧校园认定, 121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年认定了 26所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二是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工程,全省 20%的中小学教师约 16万人完成在线学习。办好 “领航杯 ”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赛师生超 100万人。举办全省中小学首届人工智能大赛,开展教师人工智能培训,不断提升师生人工智能教育素养。三是教育治理信息化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深化系统整合,厅本级信息系统整合至 45个,总量下降近 60%。强化数据共享,向省市有关部门共享师生信息、就业等数据 2800万条。探索开展教育大数据应用,实现对教育概况、教育热点、转学监测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分析。
(五)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线持续加固。一是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开展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各地各校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技术防护措施有力有效。建成覆盖全省 2.1万个教育信息系统和网站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全年通报安全威胁 3146起且处置率 100%。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各单位进一步补齐网络安全短板。参加教育部网络安全演习并荣获优秀单位。三是网络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开展全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线下线上参与师生达 36万人。举办全省青少年网络安全应用能力高校组比赛,开展全厅干部职工网络安全培训,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启动《江苏省 “十四五 ”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拟定规划编制方案,成立规划编制专家组并开展调研,形成规划初稿,并征求了多方意见。召开省教育网信领导小组会议、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以信息化手段提供解决方案,先后建成名师空中课堂、阳光食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等,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 2020年,建成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为全省 6763所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 181万名,有效推动 “公民同招 ”落到实处。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2020年,省教育厅先后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大运营商预计投入 20亿元,助力提升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疫情期间,协调运营商对不具备上网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带宽,并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赠送 2G手机流量,共 11万名学生受益,确保线上教学 “一个都不能少 ”。
三、 2021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优质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教育数据开发共享机制还不健全,教师在线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中小学校网络安全工作相对薄弱,市县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日趋弱化,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快布局教育新基建。一是推进省教育专网建设,推动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推进 IPv6网络的规模化部署,提升全省教育网络基础支撑能力。二是推动中小学校实现千兆网络进校全覆盖。推进各级各类学校 5G网络建设和应用,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为大规模在线教学构建强有力的基础环境。三是优化省教育数据中心基础支撑能力,升级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服务性能,为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高效运转提供支撑。
(二)大力推动应用全覆盖。一是统筹推进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整合开发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着力实现 “三个课堂 ”在全省中小学校常态化按需应用。二是开展省级智慧校园及示范校审核认定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高水平智慧校园,探索人工智能 +教育创新应用。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的新路径。三是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举办大中小学人工智能大赛,开展教育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师生信息素养。推进师生信息素养评价监测。四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深化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探索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监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三)切实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一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并开展考核。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统筹推进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应急演练等综合治理。二是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网络安全领域新工科建设,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三是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 “校园日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举办网络安全专题培训,推进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岗位能力建设。做好建党 10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订阅号二维码](/statics/images/content.jpg)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