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材料
2020年,在教育部关心指导下,广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加强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一、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一是教育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互联网攻坚行动计划,推进我省宽带网络进校园全覆盖和提速扩容。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网络宽带接入率达 100%,学校宽带接入速率超过 100M达 100%。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和深化。全省学校(含教学点)最少拥有 1间多媒体课室达 100%,多媒体课室占普通课室比例超过 98%。三是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推进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暨“人人通”落地服务试点区工作,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全省师生空间开通率 100%,共有 4个区域, 21所学校成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四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设稳步推进。着力构建“粤教翔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省 20个地市已实现与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五是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全省教育行业统一实名制身份的全覆盖,完成可信教育数字身份与省统一身份平台的对接。编制发布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接口、安全、数据规范,构建一站式服务门户,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二)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着力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扎实推进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全版本全学科全学段数字教材资源及应用服务,面向全省 20个地市的电教、教研、骨干教师普及应用推广培训并基本完成了教师全覆盖培训,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单位开展基于数字教材支持课堂改革的教学应用研究,推进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组织名校名师开发小学阶段各版本的体系化课程教学资源。在广州从化区、清远清城区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基础上, 2020年在我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 17个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方法。三是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种子计划”。以“融合创新”为核心着力推进建设全省 516所县域内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校园)、241个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的建设。建立评价机制,对实施信息化中心学校和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进行评价。
(三)加强标准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为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力度。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研究。在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参考标准及指南》《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广东省基础教育“互联网 +”教学评价框架与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互联网 +教学”评价监测》《义务教育学科科学规范(小学)》《创新学习空间建设指南》《广东省区域教育云建设指南》《广东省区域教育云建设指南参考指标》,促进我省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发展。二是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研究。聚焦课程、教学、教育治理、评价、师生发展等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形成了《广东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优秀案例集》《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示范课题教与学模式分析报告》等研究成果。
(四)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新时代教育大数据应用,统筹规划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建设了覆盖全省的教育数据交换融通平台。通过交换平台采集汇聚相关教育数据,建设省教育数据共享仓库,实现部、省之间,教育数据中心内部各业务系统间,省与地市、县(区)、学校之间,教育厅与其它厅局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交换共享。二是建设了“广东省教育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内、外部各类教育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不同粒度、不同主题、不同维度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真正实现数据横向集成、纵向贯通,让数据资源真正成为政府的核心战略资产。三是推动“数字政府”改革,持续推动教育数据开放共享。我省教育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信息编目总数 89项,涉及 60多个业务系统,挂载发布数据几千万条,为疫情防控、精准扶贫、控缀保学、审计、反腐等提供数据支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