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线上课堂教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影响下的中职学校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同年7月,以大连电子学校为调查样本的问卷调查工作启动。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线上课堂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发现线上课堂的优势,寻找其突出问题,倾听教师和学生对线上课堂的意见反馈,从而为双线融合的新型课堂构建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
本次调查分别设计制作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教学(学习)环境、教学(学习)行为、教学(学习)效果、意见建议等几大类内容。
本次调查借助网上问卷平台设计、制作并实施。面向大连电子学校全体在校学生及一线授课老师。共收到有效问卷1839份(其中教师答卷141份,学生答卷1698份)。
二、调查结果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基础信息
本次调查参与教师141人,其中男教师47人,女教师94人;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教师均有覆盖,31-40岁教师占比最大,达到59.57%;从专业技术职务角度看,各职务层级均有覆盖,具有副高职务教师占比最大,达到51.06%;从讲授课程的类型来看,各类型课程均有覆盖,其中理论+实操的专业课讲授占比最大,达到51.77%。
(2)教学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线上课堂采用的硬件设备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占比66.67%;对智慧校园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评价较为分化,45.39%的教师对平台评价良好;采用其他线上应用辅助教学的情况也比较多元;对线上课堂的网络环境流畅度总体评价较好。
(3)教学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82%的老师平均备课时长都在1小时以上;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功能使用较为多元;采用多种方式积极组织课堂;开展线上课堂时为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
本次调查显示,直播+互动的形式是教师线上课堂最多采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线上课堂与学生互动的差异较大;在课程考核方案中,80.14%的教师认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是考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4)教学效果
本次调查显示,对线上课堂的课堂组织情况的满意程度,43.97%的教师认为不错,34.04%的教师认为一般;对比线下传统课堂的授课进度,69.5%的教师完成了正常进度的90%以上;对学生完成课前或课后作业(任务)的满意度,67%的教师在基本满意以上;对本学期线上课堂的总体感受,70%的教师在基本满意以上;比较线上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65.25%的教师认为传统课堂更好;开展线上课堂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比较复杂,其中认为学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比例达到73.76%;在更期待使用的教学方式调查中,57.45%的教师希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5)意见反馈
本次调查共收集教师各种意见及建议142条。分析整理后,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加强课堂组织,增加必要的平台管理工具。
②为方便课堂互动,增加多种类型的互动工具。
③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增加考核评价工具。
④其它辅助工具。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基础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1698人,覆盖全校三个年级、68个行政班级。
(2)学习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97.7%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线上学习时对软件平台及各类应用的使用情况,78.03%学生认为没有困难,操作简单;线上学习时的网络环境情况,89.87%的学生认为网络流畅,不影响学习;学生线上学习的地点,88.52%的学生在家中桌子边上进行;进行线上学习时的周围环境,只有1.53%的学生认为环境比较嘈杂。
(3)学习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在学校安排的统一线上上课时间,只有43.99%的学生能够每次上课都正常出席,其他学生均出现不同程度地迟到、缺席、挂线情况;线上授课时,65.96%的学生经常采用的学习模式是听讲+记笔记,52.53%的学生采用单纯听讲的方式,31.27%的学生选择了听讲+互动讨论的学习模式;对教师线上授课时开展的各种互动活动的情况描述比较分化,35.69%的学生认为所有老师都经常开展互动,33.45%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经常开展互动,其余学生认为老师互动较少甚至不互动。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互动的态度,41.05%的学生认为自己总能积极参与互动,主动与老师互动;关于线上学习时的学习状态,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跟上老师思路;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前或课后任务(作业),61.31%的学生认为自己总能按时完成;对于线上资源的使用,60.42%的学生认为经常使用,里面的资源对学习帮助很大。
(4)学习效果
本次调查显示,对造成线上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学生反馈多样,45.7%的学生认为是网络环境太不稳定,33.57%的学生认为缺乏教材等学习资源,31.86%的学生认为自律能力不强;比较线上学习和传统课堂的学习效果,47.64%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更好;对本学期的线上授课,80%以上的学生认为满意;
(5)意见反馈
本次调查显示,线上授课的改进方案中学生希望实施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教材、PPT、微课、课程回放等)、增加形式多样的互动等;此外,本次调查学生推荐了最喜爱的线上课堂,并说明理由,调查对喜爱理由中的高频词汇进行分析,排名靠前的词汇有“互动”、“有趣”、“有意思”、“简单”、“幽默”、“活跃”、“认真”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横向比较,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本次调查覆盖各年龄段、学科、职务层级教师,覆盖各年级、专业中职学生,调查对象全面,调查数据充分,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2.目前,线上课堂软硬件环境基本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线上课堂平台的功能性上,存在大量可优化空间。不同教师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使用多种平台或工具,无形中又增大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线上课堂的难度。此外,线上课堂需要耗费大量流量也给个别学生带来巨大困难。
3.线上课堂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加以适应。较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师需要花更长时间备课,熟悉各类平台工具,准备各类课程资源。与此相对应的,学生对线上课堂的适应程度明显高于教师。
4.组织课堂是目前线上课堂的痛点。迟到、缺席、挂线问题时有发生,出现比例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教师对组织课堂的满意度也只有56%。教师虽然采用多种手段,但部分学生仍处于失控状态。线上课堂平台的相关功能无法及时智能地将情况反馈给授课教师、班主任及管理部门,需要教师点名考查,给教育教学造成极大负担。
5.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难点。参与线上课堂面临哪些困难,“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问卷中排在各项因素之首,在学生问卷中排名第三。这是中职学生的普遍问题,是中职学校开展线上及线下教学活动的最大障碍,应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6.课堂互动是线上课堂成功的关键。调查反映出优质的线上课堂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教师积极开展互动,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从教学行为的调查来看,只有30.5%的教师在所有班级上都积极互动;从学生端来看,35.69%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开展互动,这与教师端数据基本吻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平台相关功能不够完善,师生互动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与对待互动的态度有关,教师开展互动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与此相对应的是,有41.05%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线上课堂互动。从经验来看,这一数据较线下课堂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线上课堂没有“举手”门槛,互动方式多样,与学生日常的互联网行为相适应。因此,应该想方设法,发挥线上互动优势,打破僵局,充分利用线上课堂的互动优势。
7.线上课堂教学效率很可能更高。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在线学习时长受到一定的限制,线上课堂时间只有线下教学时间的一半。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学期结束时69.5%的教师完成了线下教学授课进度的90%以上。这充分说明,线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8.总体来看,师生对线上课堂的满意度均在70%以上;在更期待使用的教学方式中,超过一半的老师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见,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了线下和线上两种教学方式的异同和优劣,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双线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家努力的共同方向。
四、解决方案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开展智慧教室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解决学生端手机的替代工具问题,为新型课堂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
2.积极反馈,完善教学平台软件功能,特别是组织课堂、促进互动、评价考核等工具的设计上亟需改进。
3.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学团队,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并将其运用于线下课堂中。这样做不仅可以快速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为将来可能得线上课堂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在线下课堂中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抹平不同教师间的教学差异,更好地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4.开展学生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研究和探索,结合专业课、第二课堂、体育运动等多种途径,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科等各部门的全方位联动,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宣传和培育工作,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5.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教学试点,总结优秀教师在双线课堂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向全校进行推广,全面提升教师新型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1期).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1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21:431-498.
[2]沈汉达.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0-95.
[3]张丽静.疫情影响下高中生网络教学学习绩效研究的调查报告——以淄博市博山区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0):36-40.DOI:10.13492/j.cnki.cmee.2021.10.010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