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集竞赛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
6月16日讯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报名时间截至7月31日,在校级初赛和省级复赛的基础上,将遴选300个优秀团队参加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据介绍,大赛主题为“‘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大赛聚焦“互联网+”,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4种类型,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这次大赛集竞赛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说,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两组赛事,其中,参加创意组比赛的团队是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代表的,只能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参加实践组比赛的团队为创业企业已在2015年5月1日前注册,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代表的,可以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也可以是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大赛设金奖30个、银奖70个、铜奖200个,在金奖团队中设立冠、亚、季军。同时,设置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
大赛由教育部与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务部、团中央等部委及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吉林省省长蒋超良担任主任。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模式,指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师生在互联网支持下无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课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建师生互动和学生... [查看详情]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 [查看详情]
以“互联网+教育”打造多元化运营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国联通在武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理论创新、战略规划、教育产品研发、新应用转化等方面,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查看详情]
互联网+教育=?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当我们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改革的同时,如何通过“互联网... [查看详情]
“互联网+”在实验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技术的发展,学习行为数据化实现成为可能,对教育教学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互联网+”给学校带来的挑战,数字校园如何探索与实践...... [查看详情]
用互联网+来理解云计算
云计算通俗地说,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用户不用再购买服务器,直接去云数据中心购买计算和存储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 [查看详情]
“互联网+”给职校带来无限可能
智慧教育的浪潮风起云涌,学校要跃上新台阶,就必须顺应时代,有所作为。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在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环境下,让教师的工作空间无限延展,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 [查看详情]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