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工作培训会在杭召开
4月19日,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工作培训会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举行。本次培训会重点解读了《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举行了教育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揭牌仪式,还聘请了浙江大学李艳教授等21人为专家,分片区全过程结对指导试点项目建设。
会上介绍了2023年浙江省教育技术领域的重点工作,包括推进数字教育试点,编制《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迭代“学在浙江”一站式集成平台,推进之江汇教育广场由资源平台向互联网学校转变,推进移动学习终端在中学的适切应用等。其中,数字教育试点工作是重中之重,计划通过两年试点建设,贯通“学在浙江”一个应用、提供一项优质的云上服务、提炼一个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一个可复制能推广的数字教育模式。
会上指出,各试点单位要将“学在浙江”2.0服务平台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学在浙江”2.0服务平台向地方、向学校延伸,建强用好“学在当地、学在本校”分平台,围绕“求学、在学、问学、评学”四大场景,推动平台从服务广大师生向服务社会学习者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衔接”的数字教育新模式;要立足全省,有力支撑互联网学校建设,打造一项优质特色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要突出国家教育数字化重点推进路径,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聚焦试点主题,突破自身的一个教育业务需求或难点问题,提炼一个数字化应用场景;要探索实践并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教育数字化典型模式,撰写不少于一个试点典型应用案例。
此次会议详细介绍了数字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要求,浙江省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技术赋能教与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字资源创新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智能管理及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等维度,建设111个(所)省级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校)、20个省级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和100所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省教育厅将组建专家组对试点成果进行最终评估。此前,省教育厅已于2022年11月启动了全省数字教育试点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与集中审议,共确定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校)、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三大类型231个试点单位。
会上还介绍了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和云上名校功能,并对“学在浙江”平台的建设与贯通工作作具体部署。接下来,“学在浙江”地方平台建设将根据学生、教师、家长、公众等四类角色,按照“求学”“在学”“问学”“评学”四大服务场景,重点实现功能设计贯通、标准规范贯通、应用体系贯通、资源服务贯通、运行监测贯通、平台数据贯通。
本次培训会为期两天,温州市教育局、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和浙江工商大学作为承担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试点项目的单位代表,在第一天的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发言。其中,温州市教育局分享了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温州模式,以教育“数字大脑”赋能全域和智慧校园2.0标准作为双引擎,一体推进温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分享了该区以“一号工程”推进各类数字教育实验区创建、以“三大基建”筑牢数字教育底座、以铺设“六条跑道”构建工作新机制、以五大工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浙江工商大学介绍了该校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共建通识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促进通识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构建未来教育新图景、构建教育管理新模式、提供教育服务新体验、打造终生教育新体系的“鄞州模式”;“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数字化教育“春晖变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畲乡创想”;依托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提升等六大项目创新本地应用的“东阳经验”;基于数据构建全周期教学评的“书院模式”;迭代升级“学在岱山”区校一体化平台的“岱山行动”……在第二天的分组培训会上,宁波鄞州区教育局、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杭州市春晖小学、东阳市教育局、柯城区书院中学、岱山县教育局等6家试点单位在设区市、县(市、区)、中小学组作交流分享。
与此同时,在中职、高职、本科高校组,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等7家试点单位也进行了交流发言。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将通过数字赋能,开创“治、智、知、质、值”教育5ZHI时代;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聚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工智能人才和能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教师团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积累相关课程资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将基于高职“教育魔方”创建校园数字孪生决策分析平台;浙江大学将面向全球建成跨场景多功能一站式全英文暑校系统“全球暑期学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围绕试点工作启动打造“后疫情时期”国内外智慧教育新基建体系、开发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打造“书院+数字孪生”一站式社区等一批重点任务;浙江音乐学院也将以优质资源为核心构建“学在浙音”音乐教育新生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