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实践课和实验课怎么上?教育部上线3000多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教育部计划于今年6月在“智慧高教”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满足高校线上教学实践、实验的需要。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6日讯(记者 欧媚)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计划于今年6月在“智慧高教”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满足高校线上教学实践、实验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疫情以来各地各校创新开课方式,充分挖掘各类在线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资源,通过慕课、现场直播、虚拟仿真等方式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
比如说南京大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疫情期间录制《生物化学实验》相关慕课,学生线上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开学后再进行实验操作,探索了实验教学新模式;清华大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以居家进行的实验,通过邮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器具,通过视频方式在线指导实验;今年同济大学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和“实验空间”部署了52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户达1.7万人,虚仿软件学习达到5.6万人次。
“经过近3年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考验,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课、实践课教学方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宋毅说。
宋毅介绍,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推动全国高校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2017年以来已经遴选出728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2018年,上线了“实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全国高校提供了虚拟仿真课程开放共享服务,这个平台上线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已经达到3250多门,涵盖了61个专业类。平台上线以来,对支撑疫情期间高校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下旬,“实验空间”平台应吉林省教育厅要求,对吉林省高校2200多名师生开展培训,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陆续开始依托实验空间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全省在线实验达到16万人次。
宋毅表示,教育部计划于6月在“智慧高教”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希望各地各高校能够广泛关注,积极用好虚拟仿真实验课资源,满足线上教学的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的需要。
作者:欧媚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关工作情况
近期,我们在总结以往中国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基础上,广泛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查看详情]
首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以“数据驱动、教学创新、技术助力、教育担当”为主题的首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召开。 [查看详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正式启动第八届大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通知》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