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让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核心理念和思路,6月18日,全国第六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举行。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信推办副主任雷朝滋,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舒华,科技司主任科员任昌山,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峰,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潘力等出席了当天活动。
十六期专题培训,实现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全员参与
雷朝滋指出:“我们的孩子在参加各种国际竞赛和考试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科技的自主研发上却始终滞后;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少,科技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是缺乏创新性的表现。我们今天所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变革就是用来解决这一列问题的。”
据了解,教育部将于今年4月——11月期间,组织共十六期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分管负责人、职能处室处长,县区级及以上的教育局局长参加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实现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全员参与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此期培训主要针对四川、西藏、甘肃、新疆等9个西部省/自治区共120名学员。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培训班将采用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分组研讨、汇报展示等方式,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助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育信息化的准确内涵、核心理念、基本方针和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总体部署、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等相关内容开展集中培训。
两堂观摩课程,体会信息化教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在当天的培训中,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副校长杨光荣分享交流了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经验。陈杰指出:“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极佳手段,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学校将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创造新知、激发创新潜能、实现心灵沟通的智慧校园。”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学校逐渐引进了hiteach 教学系统,这使得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因材施教”在智慧hi课堂中变成了现实。
活动现场,学员们观摩了由泡桐树小学语文组吴艳芳老师带来的智慧课堂《歇后语》, 以及由数学组谭威老师带来的《变与不变》 。平板电脑取代了传统课堂中的纸与笔,即时大数据分析替换了以往的课后整理,交互系统进一步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中孩子们通过自由地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现场观摩学员不禁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将给课堂带来怎样的变革?未来的教育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技术的需求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谭威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在课堂中探讨《变与不变》,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中也应当思考这个命题。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班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强,思想领域更为广阔,更加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模式、教授方法、和老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传统的教育还是现代化的教学都始终没有脱离让孩子得到个性发展 这一宗旨。”
一种必然趋势,变革的不只是技术与设备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在观摩了泡桐树小学的智慧课堂后,雷朝滋表示:“泡桐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思想做得深刻、实用,引领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实践推进,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借鉴。”他强调:“千万不能把信息化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技术就是设备。信息化是一个全方位的东西,它渗透到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利用信息化去帮助我们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由过去灌输知识坚定地转变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教育局局长索次感慨道:“这样的课堂颠覆了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的教学。”他告诉记者,由于日喀则地区的教育科技水平相对比较滞后,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方面和师生的运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我坚信信息化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剂良药,启迪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学校的作用,颠覆已有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藏区的孩子们也能通过平板电脑见识更为宽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