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育选择的多元化——英国基础教育学制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英国的学制体系历史悠久,经历了初创与奠基、发展与改革的多个阶段。文章通过梳理英国基础教育学制的演进史,对其初等教育的普及、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十一年义务教育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以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为代表,对英国现行学制进行了概述,分析阐明了英国学制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优势,以及学制的分层结构缺乏灵活性、教育资源失衡的劣势,总结了未来英国学制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英国;学制;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叶丽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济南,250013);方蕾蕾,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济南,250013);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济南,250014);王永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北京,100816)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2022年度委托课题“基础教育学制变革管理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编号:MOE-CIEM-2022020)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学制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基于对学术强国与技能强国的目标追求,英国政府注重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方面致力于扩大学术资格的选择性,整体提升国民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坚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职业资格体系,为整个英国社会的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英国基础教育学制体系以《1944年教育法》为基本框架,建立了小学教育(5-11岁)和中学教育(11-15岁)。在此基础上,《1988年教育改革法》根据学生年龄(3-5岁、5-11岁、11-16岁)确定了基础义务教育的三个阶段,成为英国最为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教育立法,确立了英国基础教育学制体系的结构框架和政策方向。
一、英国学制的初创与奠基
英国学制的创立可追溯到英国教会教育。英国教会教育是指由英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管理和运营的教育体系,包括英国教会的学校、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英国教会教育的创立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597年,当时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遣传教士到英国传播基督教。随着基督教在英国的传播,教会教育也逐渐兴起。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教会教育成为英国社会的主要教育形式,这种教育体系的学段划分可以与小学和中学阶段进行类比。小学阶段通常指基础教育阶段,也称为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或小学(Elementary School)。学生的年龄通常从7岁开始直到14岁左右,主要学习基础的读写算术、宗教知识、拉丁文和其他语言技能。中学阶段主要指高级教育阶段,也称为修道院学校(Monastic School)或大学(University)。学生的年龄大约从14岁直到2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拉丁文、神学、哲学和其他学科。中世纪的大学起初主要指神职人员的培训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提供各种学科教育的机构。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兴起对教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了国教会的公立学校和长老会的私立学校,主要针对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生年龄一般在13或14岁至18岁。国教会的公立学校多是以拉丁文为主要语言的学校,如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和温彻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注重拉丁文、古典文学、哲学、神学等学科的教育。这些学校的目的是为富有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长老会的私立学校主要由长老会教派的教堂和信徒资助和管理,在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强调宗教教育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通常是7-14岁左右时在文法学校中进行。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英国教育学制年限通常为七至十二年不等。
17至18世纪的英国基础教育由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组成,包括小学、文法学校和公学,依靠地方社区、慈善机构和教会的支持。小学通常由地方社区或慈善机构设立,主要面向儿童,具有一定的公益色彩,为年龄在6-14岁左右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教授基本的读写算术、宗教知识和实用技能。而文法学校则沿用了古罗马时代所确立的名称,多为天主教会建立,提供相对高级的教育,主要面向贵族和中上阶层的6-14岁儿童,教授拉丁文、古希腊文、修辞学、逻辑学和哲学等学科。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学生通常在14岁左右接受中等教育,学校的基本形式是文法学校和公学。公学是为富裕家庭子女提供教育的私立学校,包括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等知名学府[2]。学生通常在13至14岁左右进入公学,并在18至19岁左右毕业。在此期间,学生在公学中接受全面的学术和体育训练,学习拉丁文、古希腊文、修辞学、逻辑学、数学、自然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
二、英国学制的发展与改革
(一)初等教育的普及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阶级的不平等逐渐凸显,英国教育分化为贵族教育和贫民教育。贵族教育属于中等教育,不与任何初等学校教育联系,只与家庭教育联系。贵族教育通常从7岁开始,到18岁左右结束。这段时间内,学生会接受内容广泛的教育,包括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在18岁之后,一些贵族学生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进入大学或专业学院,以获得更高深的知识和技能。贫民教育主要由教会实施,教授基本读写算。为解决基础教育在贫民阶层中普及度较低、贫民阶层子女教育机会有限且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英国政府发布了“12岁法令”(The Twelve Year Rule),规定所有贫民子女必须在6-12岁期间,在特定学习阶段或专业领域中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一定的学术或职业要求。这条规定使得英国的贫民子女得以接受基本的读写算术教育,从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发起宪章运动,旨在争取普通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以改善劳动条件和争取更多民主权利。宪章运动者代表大会通过了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决议。在此基础上,英国政府于1870年颁布了《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 Education Act),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制性初等教育。根据该法案,所有儿童,不论其社会地位(贵族或贫民背景),都有义务接受初等教育。这标志着英国在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扩大了教育的普及范围,并打破了贵族阶级对教育的垄断。该法案的实施使得教育成为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机会,使更多儿童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初等教育法》并没有涵盖所有年龄段的教育,它主要针对5-12岁的儿童,即基础教育的初等阶段,而对于年龄超过12岁的儿童,没有明确规定强制性教育的要求。该法的颁布只是建立了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没有规定义务教育免费,直到1880年的《教育法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Education Law)颁布,才确立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质[3]。尽管如此,该法案的通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英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续义务初等教育的推行奠定了基础[4]。
(二)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使英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脱节、一些地区中等教育发展滞缓、初等教育学费昂贵等问题,同时产业工人也缺乏足够的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费舍教育法》(Fisher Education Act),要求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旨在提供幼儿接受教育的机会;为确保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基本的教育,规定针对5-14岁儿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即全体儿童必须接受初等教育。该法案虽并未明确规定中等教育的具体年龄范围,但提到了地方教育当局须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并向进入这种学校的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一定的学习课程和训练,年轻人应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和日程内到继续教育学校接受320个学时的学习[5]。1907年,为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英国自由党在《中等学校管理条例》(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Schools)中提出了“免费学额制”(Free Fee Place)计划,教育局和当地教育委员会被授权为那些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提供免费学习名额。这意味着一些学位(也称为“学额”)将被保留给贫困家庭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在公立学校接受免费教育。
然而,许多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由于无法支付中等教育的费用而被迫中断学业,且提供中等教育的学校类型较为单一,导致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断层。1926年,英国咨询委员会发表题为《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即《哈多报告》(Hadow Report),建议将最早离校年龄(leaving age)提高到15岁,为所有儿童设置与六年初等教育衔接的中等教育,把中等教育的概念从传授学术课程的文法中学扩大到具有实科倾向的“现代中学”[6]。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包括以学术性课程为主的文法学校、具有实科性质的选择性现代中学、相当于职业中学的技术学校以及略高于初等教育水平的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其实质是一种为中上阶层学生提供教育的私立学校)。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学生在11岁时将进行选拔性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被分配到不同类型的学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被分配到文法学校。文法学校更注重学术成就和传统学科,学生将接受较为传统和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学,通常有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期望。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可能被分配到技术学校,注重实际技能和职业培训,提供与工程、建筑、机械等相关的课程。《哈多报告》是教育咨询委员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表的最重要的报告,英国著名教育家邓特称它是“英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7]。
1938年,为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英国政府提出《斯宾斯报告》(The Spens Report)。该报告扩展了哈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增设技术中学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但英国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教育委员会提出的《1944年教育法》(The Education Law of 1944),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由地方当局负责提供本地区的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素质。该法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首次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衔接起来[8]。
(三)十一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教育体系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许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体系的分散和不协调,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评估和比较。因此,英国政府在1944年通过了教育法案,旨在改革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公平。该法案规定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国家对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1944年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九年(5-14岁)延长为十年(5-15岁),有条件的地方还实施了十一年义务教育(5-16岁),根据学生的才能和能力,学生被选入文法学校、现代中学或技术学校。其中,规定基础义务教育包括5-9岁的小学教育和9-15岁的中学教育,成为世界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之一[9]。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社会各界将各种教育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1987年11月20日,英国教育和科学国务大臣贝克尔向英国下院提出《教育改革议案》(Education Reform Bill)。经过半年多的讨论,该议案正式成为教育立法,即《1988年教育改革法》(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规定针对5-16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根据学生年龄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幼儿阶段,适用于3-5岁幼儿,旨在为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和幼儿园经验;二是初等阶段,适用于5-11岁的儿童,为小学一至六年级;三是中等阶段,适用于11-16岁儿童,为中学七至十一年级。在此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学习10门必修课程。其中3门核心学科为英语、数学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7门基础学科为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和现代外语(从中学阶段开始)。当然,整个普通教育课程(含义务教育后阶段的中学课程)还包括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健康教育、个体与社会教育、家政、古典语学习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水平上达到统一要求,该教育法又为各学科制定了合适的成就目标。每一成就目标再划分为与年级相对应的十个水平,分别在义务教育的四个关键年龄阶段,即7岁、11岁、14岁和16岁进行评估。要求学生在7岁达到水平1-3级,11岁达到水平3-5级,14岁达到水平4-8级,16岁达到水平5-10级。在实施十一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素质等。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计划,包括改革课程设置、推广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旨在提高全英国的教育水平,使更多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才。
(四)中等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教育的年龄范围通常是11岁到16岁,这个阶段被称为中学阶段(Secondary Education)。中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和课程,帮助他们发展学术、实践和职业技能。为了反映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公平教育的承诺,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21世纪英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服务,凸显中等教育个性化发展。其中11-14岁为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对应中学阶段的第一至第三学年;14-16岁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对应中学阶段的第四至第五学年。英国中等教育体系多元且灵活,学生前三年接受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艺术和体育等,本阶段考核方式通常包括课堂评估、项目式作业和实践考核等方式,考核成绩将用于学生选择后两年课程学习的参考依据。后两年可选择以下四种类型的课程。第一类是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Advanced Leve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evel)课程以及补充高级水平(Advanced Supplementary Level,AS)课程,两种课程均为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学术性教育课程,学习年限通常为两年。英国政府在《课程2000指导书》[10](Guidance for Curriculum 2000)中对原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资格证书进行了改革,把A-level的课程分为普通教育证书补充水平课程(AS)和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第二阶段(A2)两个部分。每一门完整的A-level课程都由6个模块组成,学生通常在第一年内学习前3个模块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学科的AS证书;第二年继续学习余下3个模块的课程并参加A2的考试,但是此类模块不授予单独的资格证书,考试合格者的成绩将与前3个模块的考试成绩合成,获得一个完整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11]。其课程体系可大致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历史哲学、体育艺术、传媒、语言共七类,学生可从较宽的范围中选择3~5门,参加分阶段考试[12]。第二类是大学先修课程。通常被称为预科课程或大学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进入大学学位课程的学术和语言能力准备。大学先修课程面向成年学生,选择此课程的学生一般需要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历,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学制为一年,一般由大学或与大学存在合作关系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完成大学先修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修读大学学位课程。第三类是“国家通用职业资格”教育课程(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是针对16~19岁全日制学生开展的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功能的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择业、就业或继续升学[13]。该课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和中级课程为期一年,高级课程两年。第四类是“国家职业资格”教育课程(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该课程的学制年限较灵活。一般来说,职业资格课程的学制年限可以从几周到几年不等,一些短期职业资格课程只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而一些高级职业资格课程可能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
三、英国现行基础教育学制概述
英国现行基础教育学制的改革背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末期。当时的英国面临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如高失业率、工业衰退、社会福利问题等,同时,英国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公立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低下、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差距较大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实施《1988年教育改革法》,旨在推动教育体制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现行学制的内容
英国现行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有公立学校的国家课程都是根据年龄(5-16岁)的四个关键阶段和12个科目组织的,分为核心科目和基础科目。每个阶段的相关年龄组如下:关键阶段一(KS1),5-7岁;关键阶段二(KS2),7-11岁;关键阶段三(KS3),11-14岁;关键阶段四(KS4),14-16岁。
1.幼儿教育:5岁前
1999年,英国颁布《教育(学校与学前教育)法案》(Education (Schools and Pre-School Education)Act),引入幼儿教育免费政策,规定3-4岁儿童可以接受免费学前教育。英国现行的幼儿教育通常指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两种类型。幼儿园通常由政府或私人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包括儿童游戏、互动、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托儿所更侧重于提供儿童看护服务,通常由私人机构提供。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以确保儿童在幼儿阶段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教育。2000年,英国颁布面向 3-5 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六大领域为: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身体发展及创造性发展[14]。据英国国际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投入大笔资金继续用于资助3-4岁儿童的免费教育。儿童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还承诺,儿童每周的免费教育时间也将从12.5小时增加到15小时[15]。
2.初等教育:5-11岁(KS1-KS2)
初等教育的学习年限为六年,学生年龄在5岁至11岁之间。5-7岁为KS1阶段,7-11岁为KS2阶段,KS1和KS2阶段构成了英国学制的初等教育阶段。学生将在这一阶段学习英语、数学、科学、艺术、设计与技术、地理、历史、音乐、外语、体育等多门学科。在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语音教学考试。到了二年级学校会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活跃度和期末学习成果评估;会将英语、数学、科学(全国考试科目)的教学评估结果告知学生家长并且上报当地教育部门。评估结果在上报之后通常会被用作制定教育政策、改进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参考,以及学生未来升学或其他考核的指标。三至五年级时,学校会自行组织阶段测验、期末测验等,没有全国统一的监测考试,直到六年级的学年底,学生会参加KS2全国课程测试,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全国考试科目)考试。KS2学习结束后,教师会对学生的英语、数学、科学三个科目进行评估,并且将结果告知家长,连同KS2全国课程测试的成绩单一起寄予当地教育部门[16]。
3.中等教育:11-16岁(KS3-KS4)
英国中等教育分为两个关键阶段,即KS3和KS4教育,学生年龄为11-16岁。KS3为基础课程阶段,就读年龄为11-14岁,学制为三年,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全国考试科目)。KS4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GCSE)课程阶段,就读年龄为14-16岁,学制为两年。本阶段教育为英国义务教育中的最后两年,学生学习普通中等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科目为英语、数学、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宗教教育、语言学等;选修科目为商业研究、艺术与设计、音乐、地理等。英国初中课程很丰富,学生除了必修课,还可以选修5-8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在十和十一年级进行为期两年的GCSE学习,此后方可进入A-Level课程阶段的学习。学生的GCSE成绩将被作为A-Level甚至大学录取的参考。在英国,学生通常在GCSE课程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至少10~15门科目。
4.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16岁以上
英国的高等教育涵盖了继续教育、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其中,继续教育通常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学习的过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实力选择继续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深造或参加职业培训课程以提升职业技能。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多种多样,规模和课程门类不尽相同,包括第六级学院(Sixth Form College)、园艺学院、艺术和设计学院和其他职业技术专业类学校等。如果学生想要提升学术水平以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则可选择在第六级学院学习,学生年龄一般在16-18岁,学制两年。在此阶段,学生通常可以选择修读A级课程(A-Level courses)、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或职业培训课程等。A级课程是中等教育的进阶课程,是英国全民课程体系中衔接GCSE课程的重要阶段,是英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课程,其成绩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国际文凭课程提供全面而综合的学习体验,学生需修读六门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别等。此阶段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考试。内部评估包括学校的内部考试、课堂作业、项目作品、实验报告等,这些评估方式旨在衡量学生对所学科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外部考试由独立的考试机构进行评估,A级课程的外部考试由各大考试委员会(如OCRAOA,Edexcel等)组织和监督,国际文凭课程的外部考试由国际文凭组织(IBO)主办。这些考试一般在继续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进行。学生的最终成绩通常由内部评估和外部考试的成绩综合决定,这些成绩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作为学生申请大学的依据。
大学阶段教育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本科一般需要三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一年,博士为三至五年。自2019年9月起,英国本科阶段教育开始实行两年制“快速学位”课程。学生两年就能毕业,除了节省学费、一年的生活费及住宿费等额外开支,还能提前进入社会,得到更多工作经验。这样的模式更加灵活,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快速学位”与“标准学位”的教学质量完全相同,毕业后提供的学位也和标准学位完全一样,但课程将在更短、更密集的时间内完成。
(二)现行学制的特点
1.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英国教育系统依据各教育阶段提供多种选择,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寄宿学校、国际学校、文法学校等,且各教育阶段修业年限相对较长,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科进行学习,包括传统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学科,也包括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此外,相对于过去,新学制使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使他们能够在高中时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2.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英国的教育体系强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在课程中增加学生与外界的接触,组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社交网络。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科和课程,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也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以小班授课、独立研究和个性化指导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研究中自主学习和探究。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固定的修业年限缺乏灵活性
英国现行学制中的修业年限较为固定,学生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学业,缺乏灵活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压力和焦虑,且每个阶段的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都有所不同,虽然这种分层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但也体现了英国教育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分层的现实。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有的学生需要更长时间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学会。固定的修业年限不利于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过短或过长的修业年限都会对其学习造成困扰。
4.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历史上的阶级和地区差异,英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存在贫富不均和地区不均衡的问题。根据英国教育统计局(Department for Education)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英国共有20,654所基础教育学校,4,119所中等教育学校和355所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存在阶级和地域不平等问题,使得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在升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时处于劣势。例如,伦敦地区的学校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北部地区的学校资源较为贫乏;富裕家庭的儿童通常在私立学校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包括更好的师资、更好的设施和更多教育经费,而贫困家庭的儿童则往往无法享受同样的资源。
四、未来英国学制发展趋势
为消解修业年限固化带来的问题,追求更公平的教育,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分层结构的学制,以满足不同阶层和地区的需求和利益。私立学校可以为富裕阶层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公立学校则为大众提供基础和职业教育。同时,不同层次的学校也有不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适应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特点。这种“普及与分流并存”的理念,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基础教育。
(一)落实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进入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的时代,英国政府为增强教育强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颁布教育法令或修改现有法律,以持续保持政策力度为核心追求,坚决实施各项教育规划与教育政策,已将义务教育年限从16岁延长至18岁。2008年颁布的《教育与技能法案》(The Education and Skills Bill)被认为是英国近 50 年来最重要的教育立法,它致力于在五年后将国民的义务教育年龄提高到18岁,保证每一所学校都是优质学校[9]。尽管义务教育年龄提高到18岁的目标已经确定,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实施,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英国政府也一直在探讨应对扩大义务教育年限所需要提供的相关措施。一是政府需要制定新的教育政策和指导方针,以适应义务教育年限的扩展,这将涉及对学校课程、评估方式和学生支持服务的调整。二是增加学校资源及教育经费,包括建立新的学校或扩建现有学校以容纳更多学生。将义务教育提高到18岁需要更多教育经费,以支持扩大的学校网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三是职业指导和培训,在“普及与分流并存”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学术人才与技术人才同等重要。学徒制度是一种结合学习和工作的教育模式,针对16岁及以上的年轻人,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的技能[17]。英国政府鼓励学徒制度的发展,并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得相关工作经验。为了确保学生在延长的义务教育期间能够获得更多职业指导和培训机会,政府将会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职业导向的教育[18]。
(二)追求教育选择的多元化
对于英国基础教育体系而言,各阶段固定的修业年限所带来的教育分层现象及社会分层结构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带来了极大挑战。加之英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根据英国政府内政部(Home Office)2020年发布的数据,英国移民人口数量约为935.6万,占英国总人口的14.4%。这一数据包括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移民人口中,来自亚洲的人口最多,占移民人口总数的48%,其次是来自欧洲的人口,占移民人口总数的32%[19]。这不仅为英国教育体系更好地关注多元文化提供了动力,也将影响英国的教育制度。英国政府遵循“多元化、包容性和平等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育体系的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为了提供更多选择和灵活性,英国教育系统致力于发展弹性学习路径,包括提供不同的学习课程和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学生可以从传统的全日制学习转向非全日制、线上学习或混合学习模式。政府和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快速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作出选择,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学位或证书。相对于传统学制,加速课程的学习时间大大缩短,修业年限也因课程和学校而异,可以在几个月到一两年内完成。这些课程通常会精简课程内容、压缩学习时间和提供密集的学习安排,以便学生更快地完成学业后进入职场。
参考文献:
[1]夏小红.教育学[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8.
[2]王艳艳.传统与变革:19世纪英国教育论争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0(01):148-158.
[3]褚宏启.历史上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渐进式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0(03):58-60.
[4]陈峥.英国义务教育福利化的历史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36-39.
[5]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9.
[6]易红郡.从《哈多报告》到《弗莱明报告》——二战前英国“人人受中等教育”目标的实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8-11.
[7]邓特.英国教育[M].杭州大学教育系,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7.
[8]王福胜,冯昕宇,许文斌.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机制:英美国家经验与中国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22(11):1-7.
[9]高书国.世界教育强国的形成与发展——以英、法、德、美为例[J].教育研究,2023(02):15-29.
[10]王凯.英国“课程2000”的制定与实施[J].外国教育研究,2002(09):36-40.
[11]孔凡琴,邓涛.英国学术型高中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6):20-22.
[12]董申,马莉萍.国际比较视角下的通识教育实施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1):71-78.
[13]赵上宁,楚琳,袁潇.英国职业院校考试评价制度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25):73-79.
[14]何茜.国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05):1-6.
[15]邓茜.英国加大“免费幼儿教育计划”的实施力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8(01):93.
[16]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EB/OL]. (2013-09-11)[2023-04-17].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primary-curriculum.
[17]王建梁,赵鹤.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成效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8):103-110.
[18]UK Government. Skills for jobs: lifelong learning for opportunity and growth[EB/OL]. (2021-01-21)[2023-04-17].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kills-for-jobs-lifelong-learning-for-opportunity-and-growth.
[19]UK Government. Immigration statistics: year ending June 2020[EB/OL]. (2020-09-24)[2023-04-17].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mmigration-statistics-year-ending-june-2020/how-many-people-do-we-grant-asylum-or-protection-to.
Pursuing Diversity in Educational Choices: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Basic Education School System
YE Lina1 FANG Leilei1 FENG Yonggang1 WANG Yongli2
(1.Faculty of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2.Research Division, Center fo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 China, Beijing 100816)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reform of school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and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The British school syste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of start-up, found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y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imary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11-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It mainly takes England and Wal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n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chool system in the UK,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British school system with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choices,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with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system, the poor flexibility and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o as to summarize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British school system.
Keywords: British; School system;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Educational equity; Educational diversity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