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副总裁戴维·佩恩GRE提供一种全球性考量标准



中国学生留学时倾向于选择有数量推理内容的学科,比如经济学、数学等。CFP供图
对于去海外特别是美国读研究生的中国学子而言,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是必过的一道坎儿。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哪些最新动态,而考试官方又有哪些感受想与国际学生分享,是备考中国学子的集体关切。为此,记者采访了近日到访北京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戴维·佩恩(David Payne)。——编者
“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重视学生的软实力、软技能及非认知能力”
记者:为了提高考生体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官方有哪些新的举措?为何会采取这些新举措?
戴维·佩恩: 我们非常重视考生反馈,会定期搜集反馈并做出一些调整来改进考试体验。我们认为,我们应该为考生提供一个舒适的考试环境和一种舒适的考试方式。最近,我们调整了部分考试方式。
其中,调整之一是在今年的7月30日,我们调整了机考方式,即调整了题目的展示方式。为照顾在身体或者其他方面存在障碍的考生,比如弱视或者听力有障碍的考生,我们调大字体或者音量。通过这些调整,使更多残疾考生也能够顺利参加考试。
当然,我们在做调整的时候,也非常重视保证考生能够有充分的准备。刚才提到的这个调整,属于界面的调整或者人机交互方式的一种调整。同时,我们也发布了新的备考资料,一种是免费的“能力准备”(PowerPrep)在线服务,主要是提供两套完整的免费模拟试题,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另一种是“能力准备二”(PowerPrepⅡ)在线服务,考生能够通过低廉的价格购买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试题,并且获得相关得分。
记者: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研发考试都是标准化的,一般都很稳定,未来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会不会有一些调整或改革?
戴维·佩恩: 我们不断地跟研究生院校及项目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希望我们在哪些方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信息等,并一直从他们那里获得非常好的反馈。在未来,我们可能会随着留学趋势的变化或者相关项目及院校的需求变化,对考试进行调整。目前来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构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未来有可能。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与相关院校及项目沟通,了解他们认为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特征。近日,我们完成了一项重要市场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重视学生的软实力、软技能及非认知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等。为此,我们也在开展持续性研究,以探寻能否有一个比较可靠且精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记者:目前,全球商学院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对此,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如何应对这些趋势?
戴维·佩恩: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攻读跨学科项目或者双学位项目。这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言是适用的,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考查方式。而且,一些美国大学法学院的反馈表明,很多学生在选择科学相关专业的同时,也会考虑攻读法学院相关专业,这种情况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以提供成绩参考。
另外一个显著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院校创办双学位专业或者项目,而且越来越多的院校在海外或者其他区域合作办学,如上海纽约大学等。这种情况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适用的,因为这些海外合作办学院校或者双学位项目的教授语言主要是英语,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够提供一种全球性考量标准。
“美国仍然是中国学生留学首选,但他们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其他选择”
记者:能否分享一下全球考生和中国考生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最新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解读出哪些新趋势或者新信息?
戴维·佩恩: 在2016至2017年度,全世界范围内的考生人数是559254人,其中男性考生占比45%,女性考生占比53%,还有2%的考生没有填写性别。就中国考生而言,中国内地考生总数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第三。中国考生数量比上一个年度增加了2%,而上一年度中国考生数量为58679人。
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三部分中,全球考生在文字推理方面平均分是150.4分,在数量推理方面平均分是153.2分,在分析性写作方面平均分是3.6分,而中国考生在这三方面的平均分分别是148.5分、164.7分和3.1分。能够看到,中国考生在数量推理这一块的分数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文字推理方面,中国考生表现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分析性写作方面,中国考生的平均分比世界平均分低0.5个点。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中国考生的考试趋势。最近几年,中国内地考生的数量是有一点下滑的,但同时,按照国籍来划分数据时我们发现,其实中国考生的数量是在上升的。为什么呢?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籍考生去美国读本科,然后在美国参加考试。这能够看出一种趋势——中国学生出国读书的年龄在下降。
其实,我们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的所有部分,所以一直为他们提供各个方面的备考材料。而且,我们对于文字推理方面的题目一直在调整,尽量不专门考查词汇,而是考查考生在某一个语境下对于词汇的理解。
记者: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人数相比上一学年上升了7%,但增速是2006年以来最低的,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这会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戴维·佩恩: 我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人数在增长,但增速在下滑。影响这个趋势的因素,首先,中国学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他们除了留学美国之外,还能够选择留学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其他国家;其次,中国政府也在致力于更好地建设自己的高校,所以中国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留在国内上学。当然,美国仍然是中国学生留学首选,但他们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选择。
至于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影响,我认为未来中国考生参加考试的人数仍然会上涨。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和知识经济的社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及其家庭认识到需要了解其他文化和社会,所以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或者美国之外的国家学习。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之外国家的研究生项目要求有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比如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等。
“未来的学生不仅应当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也要探索其他学科和专业”
记者:中国正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并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您对中国高等教育比较了解,您怎么看我们的“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您对中国的研究生考试有什么看法?
戴维·佩恩: 现在,随着中国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在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直都是世界一流,但未来中国一流高校数量会不断增加。这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在中国学习,二是中国高校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或者专业采用英文教学。之前,我访问过清华大学法学院,他们的一些项目是英文授课的。
“双一流”建设会给中国高校未来招收研究生带来一种需求——他们需要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评估国际学生,而这个过程中,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够发挥作用。
记者:中国学生在使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申请研究生专业的时候,他们最倾向的学科是哪一个?您对中国学生选择研究生专业有何建议?
戴维·佩恩: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中国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倾向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STEM),而且商科对他们也极具吸引力。我个人观察发现,中国学生倾向于选择有数量推理内容的学科,比如经济学、数学等,这也能够从中国考生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数量推理方面的高分预测得到。
对于专业选择,首先,中国学生应该选择真正喜欢的专业,因为顺利完成研究生教育并不容易,如果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成功毕业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其次,培养自己的跨学科环境工作能力。不管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很多问题靠一个学科很难解决,需要我们能够在跨学科的环境中工作。因此,未来的学生不仅应当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也要探索其他学科和专业。再其次,对于年轻学生来说,必须认识到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可能是今天还不存在的甚至无法想象的。比如说,十年前很多人连机器学习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今天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已经很普及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无法预想的领域和职业产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