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法国勃艮第高等商学院院长史蒂芬·布尔叙—— 让学生与世界轻松对接
去法国读商科,是许多中国学子出国留学的重要备选项之一。在法国众多商学院中,勃艮第高等商学院因葡萄酒专业世界领先而享有国际盛誉。
小班教学中的学生充分交流。视觉中国 供图
去法国读商科,是许多中国学子出国留学的重要备选项之一。在法国众多商学院中,勃艮第高等商学院因葡萄酒专业世界领先而享有国际盛誉。近日,该院院长史蒂芬·布尔叙(Stephane Bourcieu)到访中国,就留学相关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编者
从国际视角聚焦创造力、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
记者: 您如何界定一流大学?在当前众多世界名校中,贵校有哪些优势和特色?
史蒂芬·布尔叙: 定义一流大学有多种标准,但首先必须具备高质量的教学,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比如,要成为一流商学院,必须首先获得国际认证。世界1.5万多所商学院中,有800多所通过了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另有180多所获得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认证。但其中仅有120多所获得了两种认证,占世界商学院总量的1%。我们是这1%中的一所。
记者: 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是未来世界需要的学生?贵校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
史蒂芬·布尔叙: 未来的工作环境将更加国际化、不稳定,甚至具有分裂性。教育学生成功应对未来挑战,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采取三项举措,教授知识,让学生能迅速、轻松地对接世界并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获得接受并创造机遇的能力;让学生从国际视角聚焦创造力、文化和理解世界,适应社会变革和后续影响。
记者: 贵校是如何保证教育质量的?
史蒂芬·布尔叙: 我们的教学模式,特别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满足高标准认证的要求;通过合作,让学校教学适应企业需求和期待。
记者 :您怎么看中国高校?未来,贵校是否会与中国高校合作?如果合作,您觉得双方各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史蒂芬·布尔叙: 中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名列世界前茅。目前,我们已经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也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高校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对学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越来越重视国际化。这也使得中西方高校形成互补。
今天的我们需要具备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记者: 目前,贵校2600余名在校生来自66个不同国家,国际学生约占1/4。贵校是如何吸引国际学生的?如何改善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
史蒂芬·布尔叙: 众所周知,法国是世界第四大最欢迎国际学生的国家。法国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医疗体系对每名国际学生开放,生活方式广受青睐。
我校不仅有国际认证优势,而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和专业支持。例如,提供小班课堂方便沟通,国际关系部想办法照顾好国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随时为国际学生敞开大门。
记者: 贵校以葡萄酒管理专业闻名,而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出国学葡萄酒管理,似乎有些难以接受,您认为葡萄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史蒂芬·布尔叙: 在我校学习葡萄酒和酒文化管理专业,意味着参与学校的核心学习。因葡萄栽培形成的独特风土环境,勃艮第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这里有许多让全球葡萄酒爱好者钦慕的葡萄酒品牌,可见勃艮第土壤的多样性及酿酒文化的世代传承。
在这里,学生除了能学到葡萄酒相关知识和管理经验,学院还直接提供完整的葡萄酒管理教学与研究场所,有工作室、酒窖和相关商业实验室等。同时,学生会定期与国际、国内的葡萄酒行业领导者交流。多样化和小班化教学,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希望招收的学生勤奋且有较高要求
记者 :留学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贵校如何帮助国际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史蒂芬·布尔叙: 留学很美妙,但也会有压力。勃艮第高等商学院从国际学生入学到毕业,有始有终地陪伴他们。
国际关系部致力于为国际学生提供任何所需帮助。例如,帮他们办理入学通知书、申请学生签证;通过学校的高效租房平台为其寻找住处;为第一次来法国的学生提供接站服务、设置新生欢迎周等。
通过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学院鼓励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交流和融合。我们开发了一个免费应用,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最近我们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发布《勃艮第高商指南》,以帮助中国学生完全融入学校学习和生活。学校所在地是一个人性化和安全的城市,坐火车到巴黎只需30分钟。
记者 :贵校更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对于想来贵校留学的中国学生,您有何建议?
史蒂芬·布尔叙: 我们追求多样性,对学生国籍背景无特别要求。我们希望招收的,是勤奋并且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生。同时积极乐观,乐于交流,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毕竟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工作履历上的加分项。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