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07年6月16日上午,“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教育部部长助理郭向远、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等领导、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信息化专家与代表、各级教育机构负责人、业界人士等数百名国内外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盛会。
此次会议中,中南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一同应邀在大会做主题演讲,校办信息中心主任武坤代表我校所做的“从校园一卡通通向数字化校园”主题报告,介绍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特别是高校代表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共鸣。
会议期间还为入选“教育部信息化专家数据库”的专家颁发了专家证书,我校共有九位专家入选。
大会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纷纷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许多发展中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摆脱贫困、振兴国家的重要机遇,加大了投资和建设力度。
本次大会主题为“以人为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和谐发展”,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旨在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交流、分享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与经验,力求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会议在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郭向远宣布大会开幕并致辞。郭向远表示,十几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当前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公共服务的水平低,资源缺乏等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更深入地探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出谋划策。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也到会并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首先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他用“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来概括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并指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提高”的阶段,要培养创新人才,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改革和努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也作了简短而有力的发言。
此次论坛由6月16日主论坛和第二天的分论坛组成。在主论坛的讨论中,与会专家对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中国教育信息化采购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了研讨。17日的分论坛分为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和基础教育信息化论坛两部分进行。与会嘉宾围绕信息化标准、电子政务、互联网及网格技术、现代远程教育、高校数字化校园、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网络安全与维护等问题展开交流。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在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历届会议为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专及中小学的会议代表,以及教育信息化各相关企业代表、专家技术人员,通过论坛和年会这个重要契机,展开了广泛地讨论、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相互了解和沟通,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长期支持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教育部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根据《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教育信息化学术研究,并进一步把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中的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健康发展服务,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管理与宏观决策的信息支持和服务。(责编:菜籽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