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 子民好好说
子民好好说

学习不是负担,“减负”是掩耳盗铃

  减负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热的词之一。实际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是老生常谈,也是一个多年没有解决并可能会一直存在的教育问题。[详细]

互联网的极大发展会产生信息社会的新型伦理关系

  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量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财富的表现形式是物质的积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详细]

“垃圾分类”要着眼于源头治理,末端要中“奖”轻“罚”相结合

  最近几天,有关上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话题微信上吵翻了天。[详细]

现代科研基本上都是添砖加瓦,“重大突破”属于宣传用语

  拿破仑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几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励志名言,遗憾的是,它越来越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了。[详细]

理性看待期刊的影响因子

   2019年6月21日,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Web of Science Group)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报告针对其收录的全球学术期刊发表了全面丰富、独立于期刊出...[详细]

学科越不成熟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

  2019年6月21日,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Web of Science Group)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报告针对其收录的全球学术期刊发表了全面丰富、独立于期刊出版...[详细]

如何判断自然科学论文被引用的价值

  本人不从事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因而,本文仅就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而言,判断一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是该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的频度,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表明原始...[详细]

区分学位等级也许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良方”

  按照毛入学率指标的划分,200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999年大学大扩招3年之后的2002年我国的毛入学率就提升到15%,迈过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门槛。[详细]

国学热别走偏了,实质是要弘扬中华文化

  到底何谓国学,并没有非常确切的定义。有人把国学的精髓解释为国学的十二道,也有人解释国学的精髓是“六艺”和“六经”。[详细]

“新工科”新在哪儿

  新工科是指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的新工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逐步进入信息文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详细]

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终身”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祝1000万莘莘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达到自己理想学校的招生标准。 [详细]

要求学校培养出大师是不尊重教育规律

  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适应工业文明的需要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教育形态,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详细]

象形文字和高考制度是中美教育差异的主要根源

  中美的科技差距明显,追根寻源是教育的差距。中美两国教育无论是在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态度、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关键还是我们的传统象形...[详细]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了实质性进步

  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战线的热门话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考改革尝试层出不穷,只改革考试而不改革招生制度注定不会有太大的成果,有些高考改革其实只是给正常...[详细]

“高考移民”是招生考试制度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造成的

  深圳一所学校的所谓“高考移民”事件持续发酵,直到广东省教育厅介入,以深圳市教育局取消了32名“移民”考生的报考资格,并核减学校2019年高中招生计划50%的行政处罚而...[详细]

访谈视频
访谈嘉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