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平角度讲,机会的提供与获得来源于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教育公平已成为新时代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所谓教育公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一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能给大家选择的机会;二是受教育的过程要公平,上课不能歧视任何学生,学习环境条件不能区别对待;三是考试评价的结果要公平,如学生考试不能作弊,老师判卷不能偏心。但社会形态决定教育形态,教育公平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很难实现,但在信息社会就相对容易。
从资源角度看,教育有四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教育内容。在农业社会,所有的教育要素是集中在教师个人身上,教师垄断了知识,私塾就是典型形态。到了工业社会,四大要素集中在学校,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和教学的标准化,就很难兼顾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垄断知识,因此难以体现教育公平。而在信息社会,所有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平台上,没有人能够垄断知识。平台上有很好的老师、教学效果好的课程供人们选择,其大规模、灵活性、个性化更有助于促进真正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从成本角度看,在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里,技术的提高会使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消费价格大幅度下降,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由于师生比例没有下降,教学效率并没有提高。所以,从经济学视角来说,几千年来,教育成本从来没有下降过。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优秀的课件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教师数量明显下降,会使教育成本大幅下降。
从技术角度看,技术发展会带来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考试评价工具的改变,也带来课堂的形态和结构的改变。让我们看看当今科技的发展的三大特征:一是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以往,原始创新的活动和动力被充分激发;二是科技发展的速度极为迅猛,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日新月异;三是从科技发明到生产出产品和市场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果转化加快。这三点决定了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对未来教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即到底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求变,这也是教育迈向信息社会遇到的最大挑战。客观地说,如今在生产、生活、商业、传播等很多方面,人类都在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形态,但学校、班级、教室、校园等呈现的还主要是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人们不会如此深刻地理解何为教育信息化,也很难想象在线教育竟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教育系统从业人员不能只被动应付,主动融入信息社会是当务之急。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于时间的碎片化和学习的灵活性,选择内容的多样性;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教学;三是学校形态的变化,比如MOOC、云学校、翻转课堂等,将导致现有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进而重构学校的生态方式。
大学的形态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在信息时代,今天所谓的公共课程和已有的成熟知识都靠互联网传播,大家甚至已不需要到学校去上课了。留学的概念也将发生改变,有了互联网,在中国就可以学习全世界的课程,同样,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不来中国照样可以学习中国老师讲的课程。由于知识传播的功能逐步由互联网取代,未来大学可能会成为研究院和考试院,变成以知识的产生为主的机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大学功能的根本性改变,教育公平将不再是制约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积极融入信息社会,主动参与并服务于社会变革。除了专职教育信息化人才外,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关键。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长期发展不均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老师并没有看到教育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必然趋势,依然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但是,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贪婪是不以任何的媒介为转移,所以我们只能转变观念。
如果我们不能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我们至少应该紧跟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
(2020-12-13)
下一篇:自信与自傲的区别